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文化形态的国防是国防软实力,其内容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国防文化软实力建设抓好了,对于增强公民的主权意识、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长期和平,国防文化软实力建设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很值得引起警觉。  相似文献   
62.
袁纯清 《国防》2010,(4):4-6
新形势下,国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为国防动员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国家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也使国防动员工作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挑战。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一定要强化政治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3.
双拥春潮涌     
《东北后备军》2010,(3):26-27
春节前夕,沈阳警备区到祝家镇12个军属及特困户家里走访慰问,图为沈阳警备区杨杰副司令慰问军属和特困家庭。  相似文献   
64.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曾经是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海上强国,它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余年里雄居世界第三,仅居美英之后.战后,日本的海上力量经历了短暂的沉寂后又卷土重来,吸取了二战中海战失利的教训,在建造各种水面舰艇的同时大力营建潜艇部队.  相似文献   
65.
刘建彦  师庆才 《国防》2007,(11):82-82
新形势下,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强化使命意识.牢记"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做好应急应战准备、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是我军当前最现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必须强化全体官兵的使命意识,使他们保持清醒头脑,切实把应急应战准备摆在中心位置,坚持以提高战斗力为标准指导工作,确保编、训、管、装、保等基本要素建设协调发展.二是坚持训用统一.  相似文献   
66.
朱德明 《国防》2007,(12):71-71
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军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不断提高履行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的能力.  相似文献   
67.
国外航天工业的发展,充分展示了整体式发展模式的优势。要深刻认识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现状,紧紧抓住战略机遇,运用整体式模式理念与方法,强化整体意识,推动整体式航天科技工业体系的构建,进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8.
乔静辉爱武、尚武、痴武是出了名的. 身为唐山市古冶区委书记兼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他深解这"第一"的含义.既然兼了,就不能只是名义上的,而要真正抓起来.他把国防建设摆上日程,负起第一责任,使全区人武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广大人武、专武干部都亲切地称他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69.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反复提及,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上的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体现。百年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未间断,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及其价值,有利于揭示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程、成就与经验,对新时代民族理论的创新与民族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新兵的政治质量,关系到我军能否"打得赢、不变质";关系到军队成员思想道德是否纯洁、政治立场是否坚定。为此,提高兵员征集中政治审查的质量,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配齐配强政审队伍,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在着力强化"三个意识"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