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依据广义塑性力学原理,从三轴试验和真三轴试验的角度出发研究重点红粘土的屈服条件,给出了重庆红粘土的三个屈服面(体积屈服面、q方向上的剪切屈服面以及θσ方向上的剪切屈服面)的数学表达式,结合数值算例,证明了本文提出的三个屈服面表达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2.
利用物质的压电效应,在实验室开发了PZT压电陶瓷传感器。该传感器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在激波管上标定后,将其埋入混凝土台阶模型中,成功捕捉到了爆破时介质中的应力波波形。  相似文献   
33.
戈文 《国防科技》2004,(10):92-95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 1629-1695)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他是介于伽利略与牛顿之间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先驱,是与牛顿同一时代的科学家,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对力学的发展和光学的研究都有杰出的贡献,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一位重要开拓者。  相似文献   
34.
概况 2010年,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国家、日本、印度、以色列和韩国进行了航天发射。这些国家共进行74次航天发射,其中有23次商业性发射,占总发射次数的31%。2010年的航天发射总次数比2009年少4次,降低约5%。 2010年74次航天发射有4次失败。4月15日,印度“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2型火箭发射“静地星”4通信与导航卫星失利;6月10日,  相似文献   
35.
张勇超 《环球军事》2011,(22):12-14
2010年12月以来,以北非突尼斯的自焚事件为导火索,大规模的街头抗议和骚乱迅速蔓延至埃及、也门、约旦、利比亚、巴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等国。所谓的“阿拉伯之春”导致了整个西亚北非地区的政局动荡,使这里的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  相似文献   
36.
运动激光辐照圆柱薄壳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圆柱薄壳在四种不同运动模式激光源辐照下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傅立叶级数展开法推导了在不同运动模式激光源作用下圆柱薄壳温度场的解析表达式,并对该解析表达式进行了编程计算,其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解吻合良好。详细分析了旋转角速度与平动速度对圆柱壳温升分布的影响,发现在往复运动加热模式下光斑区域的温升变化最为剧烈。计算结果为导弹的抗激光辐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为了提高装备战损模拟的效率,以蒙特卡洛方法为基础,构建了关于装备战损的解析模型。首先采用序贯法优化了仿真次数,以便以较少的仿真次数获得较高的仿真精度;分析了单因素对于装备损伤的影响,并建立了一元回归模型;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多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并综合一元回归模型得出了装备战损的多元回归模型;最后结合弹着点分布模型与多元回归模型,建立了装备战损的解析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8.
耕海  牧洋 《当代海军》2006,(2):43-45
台湾军队,早期是成立于大陆的国民党军队,1924年6月16日建军于广东黄埔,历经东征、北伐、反共、抗战、戡乱等战役,于1949年随国民常政府逃到了台湾。  相似文献   
39.
2012年12月13日,俄宣布因理论难题暂停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制工作,与之相比,美军X-51A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飞虽然接连失败,但仍投入巨资,是美国军方的宠儿。那么这种能够‘天地自由往返1小时全球到达”的高超音速空天兵器俄罗斯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的,取得了哪些成就,为何如今又要放弃呢?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与美国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军备竞赛中,俄罗斯(苏联)制定了体系完备的长期发展规划,发展出了箭载和机载两大系列7款高超音速飞行器,其中上世纪60年代达到1.0~1.5马赫、70年代达到2.5~3马赫、80年代达到3~4马赫,几乎以每10年1马赫的速度循序渐进提升本国飞行器的速度。至上世纪90年代初,俄在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发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而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试飞超音速燃烧冲压喷气试验飞行器的国家,比美国整整早了10余年,并逐渐建立起了完备的发展体系。为抗衡美国于1959年试飞x15高超音速飞行器,苏联于1973~1978年、1980~1985年间分别进行了高超音速样机1、样机2的试飞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于1990年制造出x-90(Kh90、AS-19)机载型高超音速飞行器。该飞行器1995年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上首次亮相,原计划用于取代x-55空基巡航导弹。机长12米,翼展6.8~7米,发射高度7千米,飞高7~20千米,最大航速4~5马赫,最大航程3000千米,可携带2个战斗部。  相似文献   
40.
声音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皇冠上的明珠,奖励的是科学家,背后是科学技术领域的开拓创新。国际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的郑哲敏院士,以及中国著名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小谟院士在本年度获此殊荣。本次最高奖与以往不同的是,两位院士的研究领域都与国防军工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军工科技多年来自主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标志着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