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毛元佑 《国防》2008,(3):76-77
战争,不仅是实力的对决,还是智谋的较量。从本期开始,我刊借用在我国流传甚广、影响很大的"三十六计"计名,撷取军事智谋海洋中的几朵浪花,向读者介绍中外军事史上设计用谋的精彩片段,以展示战争过程中奇谋妙策的迷人魅力。  相似文献   
62.
一、新中国军事技术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兴起 新中国军事技术院校研究生教育与建国初期国际政治、军事格局和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原计划1951年前后解决台湾问题,但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以及美国借机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一计划被迫推延.毛泽东强烈地意识到,解放台湾,最根本的问题是国防实力."我们是弱国,不是强国.美国怕苏联,但是不怕我们",收复台湾,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建设强大"(<毛泽东外交文选>,263~274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为此,人民解放军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陆军继续复员,加强海、空军建设".  相似文献   
6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其范围之广、破坏之重、伤亡之多、救灾之难,在历史上是罕见的.重灾区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涉及88个县(市、区),1204个乡镇,受灾人口超过4000万.  相似文献   
64.
军队最早只有职务之分,而无衔级之别.在长期战争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受客观规律的支配,逐渐出现了与军队编制职务体系相对应的一套军事衔级体系.这是军队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进步.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以来,同样受到这一规律的支配.从1952年人民军队首次评定"军队级别"至今,尽管军队等级形式及其名称几度变更,等级数量的设置时繁时简,但职务与衔级两套体系并存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因此,始终存在着如何处理好职务与衔级关系的问题.回顾人民军队50多年来处理职务与衔级关系的历史,必将有助于我们拓宽思路,提高认识,为进一步完善军队衔级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5.
史斌 《军事历史》2007,(1):51-53
提到先秦军事思想,人们常常会同兵家联系起来,认为兵家之外的典籍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事实上,对战争的看法并非兵家一家所独有,"每个时代的思想家和同一时代不同的思想家对于战争的起源、本质、作用和性质的认识以及对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所进行的不懈和认真的探索,都是人类思想宝库的一份珍贵财富."  相似文献   
6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指导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等局部战争中,有意识地从战略目标的选择、战争手段的运用、战争节奏的控制、战争进程的把握、战争范围和时间的伸缩等方面对战争规模和强度进行限制和约束,有效地控制了战局,防止了战争的扩大和升级.  相似文献   
67.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授予10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以元帅军衔.10位元帅依次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关于元帅军衔的评定问题,社会上的说法很多.  相似文献   
68.
编者按:为了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军事科学院政治部的统一部署,我刊特约有关专家撰写了一组稿件载于"本刊特稿"专栏,从军事历史的角度研究和探讨科学发展观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与广大读者共同学习和理解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69.
澳门战事     
文急 《当代海军》1999,(4):14-16
澳门自古以来不仅是中国的领土,而且也是外国侵略者从海上入侵中国大陆的“跳板”。许多人都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以英国为首的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发动的一次次战争,而发生在澳门的几次不大的战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70.
在中国兵学发展史上,隋唐五代兵学上承魏晋南北朝兵学传统,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下启宋代兵学走向全面繁荣,较好地完成了冷兵器时代过渡到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的历史使命。隋唐五代兵学在系统总结前人兵学成果的基础上,注重汲取新的实战经验并有所创新,体现出道兵儒思想交融、注重实用、锐意进取等时代特征,在注解《孙子》、总结战争经验、诠释兵学范畴等方面均取得较大成就,对后世兵家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