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61.
在建立卫星导航系统星座自主守时时间基准时,必须消除星载原子钟钟差数据中包含的周期性波动,以免将其引入系统时间。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国际卫星导航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IGS)提供的北斗系统星载原子钟钟差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星载原子钟周期性波动校正方法。通过比较校正前后钟差数据的频率稳定度性能差异,确认该方法能够消除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钟差数据周期性波动。北斗系统各类卫星星载原子钟的性能在校正后都得到了提升。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星载原子钟的万秒频率稳定度提升50%左右,中轨道地球卫星星载原子钟的万秒频率稳定度提升23%左右,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星载原子钟的万秒频率稳定度提升15%左右。经过校正,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系统中的星载原子钟普遍达到了地面站铯钟的频率稳定度性能,为完全基于星载原子钟的星座自主守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2.
针对坦克短停射击过程缺乏有效的运动参数监测手段,导致训练成绩评定随意性大、不科学,不能定量指导、评价训练等问题,设计了嵌入式坦克射击训练短停计时系统。该系统采用传感器及计算机技术,实时监测坦克运行状况,测量、记录坦克在短停射击过程中的运动参数,为科学、准确评价短停射击的成绩和按纲施训提供了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3.
随着COMPASS系统在民用、军事等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入,用户对接收机抗干扰性能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干扰条件下,采用低轨道(LEO)通信卫星对COMPASS系统进行增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星基增强方法。文章从信号增强的角度出发,以LEO卫星所播发的导航增强信号为依据,研究LEO增强信号所能容忍的压制干扰的干信比作为衡量增强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指标。首先介绍基于LEO通信卫星增强的COMPASS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其次分析干扰链路的影响;然后通过计算,对LEO卫星播发的增强信号能量及抗干扰性能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措施改善增强信号的抗干扰能力。结果表明,经改善后的LEO通信卫星播发的导航增强信号可容忍50dB左右的干信比,与GPS中M码信号的抗干扰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164.
根据坦克机动作战的一般原则,首先对影响坦克实体机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合理的假设;充分考虑战术模拟中的实际情况,将数字地图中各点间的空间距离转化为以各点间机动时间为权边的网图,通过求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的方法,建立坦克实体机动最短时间路径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人工智能算法,把问题求解过程简化,从而解决战术模拟系统中智能机动中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65.
针对导航战、城市或者室内环境中,可见卫星数目小于3颗,用户位置未知时,接收机无法完成授时等问题,并结合我国已有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和CAPS系统)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IGSO卫星的多普勒定位单向授时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卫星信号的多普勒频移,采用积分多普勒计数计算用户位置,完成单向授时功能。分析结果表明,使用3颗IGSO卫星搭载透明转发器载荷,可使我国领土范围内的定位授时可用性基本达到100%;静态观测用户,长期测量定位精度可达3m以内,授时精度误差小于100ns。由于该方法最少只需观测1颗IGSO卫星信号,这为导航战背景及微弱信号环境下的定位授时服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6.
基于锁相环的GNSS授时接收机钟差校准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授时接收机利用卫星导航信号获取钟差并校准本地时钟,从而与GNSS系统时间同步。提出了全新的基于锁相环的GNSS授时接收机钟差校准算法,将钟差校准过程等效为传统的锁相环模型,鉴相器的功能由PVT(位置、速度与时间)解算实现,压控振荡器的功能由本地时间调整接口实现,环路将本地秒相位与GNSS系统的秒相位锁定。分析了环路总误差的组成,以及环路参数与各误差项的关系,给出了误差最小的环路优化设计准则。在北斗二号卫星导航接收机平台上进行了对比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7.
<正>上篇:睁开"天眼"世界大不一样■北斗导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8月6日,我国首个国家级北斗卫星导航产品(以下简称北斗导航)检测机构在石家庄成立,它将提升北斗导航产品的整体质量,推动北斗导航的应用与国际接轨。除此之外,最令人瞩目的是,未来十年,我们的生产、生活将与北斗卫星导航息息相关,你可以轻松地知道独自上学的孩子走到了哪里,单独外出的老人有没有回家。专家说,当我们与北斗导航朝夕相处时,你  相似文献   
16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是中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1年12月27日起,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国家提供连续导航定位与授时服务,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包括飞机、导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定位导航;弹道导弹机动发射车,自行火炮与多管火箭发射车等武器载具发射位置的快速定位等方面。北斗在国防上的应用,能使作战效能提高100-1000倍,作战费效比提高10-50倍,大大提高国防能力和减少国防经济的负担。2012年12月27日起,北斗卫星系统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标志着北斗卫星系统由军用转向民用,主要领域包括交通运  相似文献   
169.
"北斗"多模导航终端市场规模2015年预计达到400亿元,2020年将达到4000亿元,有望取代美国的全球定位导航系统(GPS)单模,成为我国主要的导航方式2012年10月25日,中国第16颗北斗二代导航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正式版公布,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向亚太区域提供持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如果说"北斗一代"的试验系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  相似文献   
170.
传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信号发射时间的整毫秒恢复算法,在接收机概略位置未知时存在计算量剧增而无法应用的问题。利用北斗系统混合星座中GEO卫星电文速率高的这一特点,提出一种基于GEO粗定位的北斗接收机快速定位的方法。在接收机概略位置完全未知的情况下,使用已获取完整信号发射时刻的纯GEO星座进行粗定位,根据解算获得的概略位置对非GEO卫星发射时刻毫秒整数时间进行恢复,利用所有可见卫星进行精确定位。使用国际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测站观测伪距对算法进行验证,国内测站可100%实现伪距恢复,完成快速定位。仿真遍历中国区域用户,在仿真伪距增加均值为0,标准差为6m噪声,截止仰角为0°时,中国附近区域实现快速定位概率均大于98.68%,其中约80%的中国附近区域可以100%实现卫星信号传输时间恢复并完成快速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