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吉林某预备役步兵师党委发挥军民融合优势,努力保障官兵享受到军人保险政策待遇,有效促进了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提高。三年来,该师成功移交116名转业官兵及家属和6名离退休、伤病残干部,均实现了军地账目及时接供,个人保险资金足额发放。其主要做法:一是教育先行,大力宣传保险法规。师党委带头学习、把军人保险法的学习教育纳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财务人员第一时间掌握地方社保新政策、新举措,提高政策解读水平;组织部队官兵开展"我与保险法"讨论,撰写体会文章,开展建言献策活动,浓厚了  相似文献   
42.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支点。军人的工资福利待遇亦应考虑军人人力资本等要素,以打破目前军人工资“平均化”倾向,缩小军地收入反差。  相似文献   
43.
实行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 8月 1日开始实施的伤亡保险 ,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今年 1月 1日出台的军人退役医疗保险制度更是受到广大官兵的拥护 ,以及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欢迎 ,对于促进部队稳定、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田飞虎 《政工学刊》2010,(11):46-47
与国家收入分配制度相适应、充分反映军事职业特点、相对独立、科学合理的军队干部工资福利待遇体系,是加快推进军队人才建设的必要条件,是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只有进一步形成引才、聚才、励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让各类人才轻装上阵,  相似文献   
45.
十一五期间,兵团卫生事业取得较快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重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兵团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医疗机构对于执业行为的监管和规范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工作、体系建设、应急预案等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6.
军人待遇不仅是个政治问题,而且是个经济问题。每个军人所切身感受到的强烈的军地反差是由于军人劳动没有得到合理补偿造成的。由于军队和军人存在的历史条件没变,所以军人劳动仍是社会必要劳动。由于军人劳动的最终成果是无形的公共安全,所以它又是非生产性劳动。从理论上回答清楚军人劳动的性质以后,才能在实践中按照军人劳动的价值和按劳分配原则对军人劳动进行合理合法的补偿。让军人这一改革成果的保卫者同建设者一起享受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47.
政府和军队决策议程是军人待遇政策问题能否得以决策的关键。军人待遇政策的制度和完善一般应具备明朗化的事件、预测性的发动和开放性的过程三个基本条件,以及组织体制、工作程序、利益表达机制、大众传播媒介等因素的作用。此外,还要做好政策问题的诊断和政策方案的设计、选择、修正和补充等技术程序工作。  相似文献   
48.
文章从军人待遇政策的现实问题入手,指出了军人劳动定位和体现市场导向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军人待遇确立的基本导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军人待遇政策的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49.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平衡,各地政府出台住房货币待遇政策差异较大,执行标准和计算方法也不统一,这给军队职工住房货币待遇落实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规范落实军队职工住房货币待遇工作,应重点把握好人员实力确认、住房情况核查、政策标准执行、个人账户计算、经费缴存发放、预算决算审核等六个环节,努力做好属地政策学习宣传、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相关经费筹措收缴、个人账户核算建立等工作。  相似文献   
50.
改革完善军队地区附加津贴制度,既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调整津贴享受范围和标准,又需要建立军队地区附加津贴增长机制,使军队地区附加津贴制度能根据区域物价变动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合理调整,真正缩小军地之间的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