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彻底解决黄岩岛问题的历史性机遇,已扑面而来。如能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彻底解决黄岩岛问题,就可一劳永逸地有效掌控黄岩岛,为下一步彻底解决南沙问题开辟道路。否则,不但黄岩岛问题难以解决,甚或会永久失去黄岩岛,而且下一步在整个南海方向,我将更加被动!当前,  相似文献   
22.
岛礁区作战中,具有二次开机的雷达制导导弹开机后极有可能漏捕目标而错捕岛屿。针对该问题,研究利用适量降雨衰减毫米波雷达的作用距离,使得导引头在全程搜索飞行的过程中先捕目标而不捕岛,到达与末制导雷达提前开机一样的作战效果。基于雨天背景,分析了降雨对毫米波雷达作用距离衰减的影响,总结了毫米波制导导弹打击岛礁区附近目标作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对反舰导弹岛礁区作战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合理部署水面舰艇支援岛礁防空对保护岛礁安全尤为重要,首先提出舰艇前出部署原则,然后建立单舰前出部署模型,计算了掩护角、掩护宽度和最小拦截纵深等因素;建立双舰前出部署模型,通过对双舰配置距离和防御纵深进行分析,确定了舰艇前出部署位置,并通过算例分别验证了单舰前出部署和双舰前出部署的可行性,计算结果为指挥员进行防空部署提供...  相似文献   
24.
约定     
2011年冬天的湛江港,如往常一样,缓缓从睡梦中苏醒。不忍打破它的宁静,我们轻轻地从这里起航,告别南国特有的冬日温情,相约去承载梦想的远方。作为南沙值班舰艇,这已是我们第三次对南沙各礁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巡逻和守护。守护着南海的明珠,守卫在海防的前沿,内心无比荣耀。战友们枕戈待旦,用生命和青春践行着军人无悔的忠诚。当永暑礁翡翠绿的礁盘映入眼帘时,我们已被它的美丽征服。礁盘上的建筑,虽然还不及足球场大小,  相似文献   
25.
南海作证     
《兵团建设》2012,(15):46-47
7月24日,三沙市揭牌成立。作为中国最南端、最年轻的地级市,三沙市将依法履行对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行政管理和开发保护的神圣职责。三沙市的成立,掀开了维护我国南海主权和行政管辖的新一页。请看本刊据《瞭望》、《人民日报》相关报道汇集的这篇——7月24日,三沙市正式揭牌成立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作为中国最南端、最年轻的地级市,三沙市将依法履行对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行政管理和开发  相似文献   
26.
27.
“礁堡文化”是南沙的特产,具有明显的海洋特色、岛礁韵味和极强的生命力。它在激励广大官兵完成艰巨的守礁任务中发挥了不可低估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江主席“三个代表”思想的精辟论述给南沙“礁堡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要求我们在不断拓展南沙“礁堡文化”新内涵上进行认真探索和实践。努力实现“礁堡文化”由娱乐性向思想性的转变,形成具有南沙岛礁特色的精神激励源。(一)南沙地理位置日益重要,对官兵政治意识的更高标准,要求“礁堡文化”更具思想性。随着人类不断发展进步而造成陆地资源日益贫乏,丰富的海洋资源便…  相似文献   
28.
“在那美丽富饶的南海上,有一串明珠闪耀着光芒,绿树银沙风景如画,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提起西沙、南沙,人们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那片绚丽多彩的蔚蓝,和那群威武刚毅、日夜坚守着祖国南大门的水兵。然而,那里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却是十分艰苦的。西沙、南沙有太阳海之称,这里的高温、高湿、高盐穿心透骨,恶劣的自然环境给守岛、守礁卫士们的身体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9.
5年来,从南沙岛礁到戈壁大漠,从边关哨所到高原兵站,5万多公里的行程留下了他忙碌而不知疲倦的身影,年复一年的调研见证了他对军转安置工作由衷且难以割舍的深情——  相似文献   
30.
7月18日上午,历经9个多月航程、行程17000多海里的瑞典仿古木船“哥德堡号”在万众期待中,准时出现在广州南沙客运港码头。261年前,作为瑞典当时最精良的商船,“哥德堡号”第三次来到广州,在满载着700吨中国货物返航时,离本土港口900米处因触礁沉没,留下永远遗憾。今天“哥德堡号”,与200多年前几乎完全相同。它是瑞典人用10年时间,耗资3000多万美元,按18世纪时的造船工艺仿制而成。船长58.5米,宽10.64米,船舷高10米,炮甲板以下船深6.75米,满载排水量1250吨,核定载员80人。这些与当年的“哥德堡号”几乎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