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针对某些条件下GPS和北斗可能会由于受干扰而不可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双伪卫星辅助的惯导误差校正新方法。在伪卫星数目只有两颗时,该方法仍可利用伪卫星的伪距测量序列将惯导的位置误差和接收机钟差估计出来。仿真结果表明,在两颗伪卫星处于载体异侧的条件下,如果惯导的初始位置误差为280m,则对钟差的估计精度优于110ns(1σ),对惯导位置误差的估计精度优于70m(1σ)。  相似文献   
872.
从数据零散应用到整体解决方案,从单星应用到多星综合应用,从一般应用到应急支持服务等多个方面。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实现了从数据服务到信息服务的转变  相似文献   
873.
随着COMPASS系统在民用、军事等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入,用户对接收机抗干扰性能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干扰条件下,采用低轨道(LEO)通信卫星对COMPASS系统进行增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星基增强方法。文章从信号增强的角度出发,以LEO卫星所播发的导航增强信号为依据,研究LEO增强信号所能容忍的压制干扰的干信比作为衡量增强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指标。首先介绍基于LEO通信卫星增强的COMPASS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其次分析干扰链路的影响;然后通过计算,对LEO卫星播发的增强信号能量及抗干扰性能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措施改善增强信号的抗干扰能力。结果表明,经改善后的LEO通信卫星播发的导航增强信号可容忍50dB左右的干信比,与GPS中M码信号的抗干扰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874.
协同通信技术是一种具有低复杂度和高分集增益的新兴技术,其在卫星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文章首先介绍了分集技术的抗衰落性能,给出了MIMO系统的模型及其信道容量分析,然后介绍了协同通信的三种协同方式,最后建立卫星协同通信系统模型,选取下行链路的二星一用户模型并以译码前传方式为例给出了卫星协同通信性能仿真分析以及卫星协同通信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75.
GEO卫星星体相对固定、覆盖面积大、多普勒频移小、技术相对成熟简单,是重要的卫星发展领域之一。文章重点介绍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Inmarsat、Thuraya、Terrastar和Skyterra,包括这些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最后对我国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和趋势进行简单的描述。  相似文献   
876.
建立了基于三角函数级数的群时延模型,并理论证明了仅采用有限阶数的三角函数群时延即可表征任意群时延对信号相关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测量信号相关峰,并与不同三角函数群时延组合下的相关峰进行匹配搜索即可估计群时延的三角函数分解级数,从而估计得到相关峰影响等效的群时延特性。仿真中,采用该方法估计得到的群时延特性对滤波器进行修正后,信号相关峰与经过滤波器之前的信号相关峰高度吻合,时延估计偏差在0.1 ns之内。  相似文献   
877.
在建立卫星导航系统星座自主守时时间基准时,必须消除星载原子钟钟差数据中包含的周期性波动,以免将其引入系统时间。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国际卫星导航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IGS)提供的北斗系统星载原子钟钟差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星载原子钟周期性波动校正方法。通过比较校正前后钟差数据的频率稳定度性能差异,确认该方法能够消除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钟差数据周期性波动。北斗系统各类卫星星载原子钟的性能在校正后都得到了提升。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星载原子钟的万秒频率稳定度提升50%左右,中轨道地球卫星星载原子钟的万秒频率稳定度提升23%左右,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星载原子钟的万秒频率稳定度提升15%左右。经过校正,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系统中的星载原子钟普遍达到了地面站铯钟的频率稳定度性能,为完全基于星载原子钟的星座自主守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8.
卫星功率增强技术是提高区域导航信号抗干扰性能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卫星导航全星座中优选出卫星数量少、服务性能优的功率增强子星座,是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出基于卫星数最少准则的功率增强子星座优化设计方法,详细介绍设计流程、数学模型及最优解搜索策略;定义了可用性水平、精度水平和覆盖范围等指标评估功率增强子星座性能;以GPS为例,分别针对覆盖点目标和区域目标两种应用背景进行功率增强子星座优化设计及性能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全球范围内任意目标点进行功率增强需要12~17颗卫星;实现对我国沿海地区的连续覆盖需要18颗功率增强卫星;覆盖整个亚太地区则需要全星座24颗卫星都具备功率增强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其连续性和精度要求,此时最优功率增强子星座的服务范围可扩充至全球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