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8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1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992.
兰永明  曹站和 《国防》2003,(6):56-57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工业式空地对抗的“鼎盛”阶段 二战后,由于喷气式飞机、核武器、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制导武器、人造卫星和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出现,空地对抗的手段、方式、强度均达到了工业式对抗的顶点。这个时期,飞机性能进一步提高,速度  相似文献   
993.
兰永明  曹站和 《国防》2003,(5):62-63
气球、飞艇问世后,空地对抗就如影随形,特别是飞机产生以来,空地对抗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20世纪80年代后,在航空、航天和电子信息等高技术的推波助澜下,空地对抗愈演愈烈,已成为战争中的首战场,对抗力量已从战争的保障力量上升为决胜力量。  相似文献   
994.
3月20日开始的美国、英国等国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基本结束了。这场战争是一场力量相差悬殊,各种力量均不对等的战争。这场战争也是美英将伊拉克作为现代武器装备和军事作战理论的实验场的又一明证。此举,所获得的各种真实情报资料表明,对我国国防相关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武器使用情况 1、美军首次使用新型“集束”炸弹。据美军中央司令部4月2日称,美军B-52轰炸机从英国经过6小时飞行,当天对一支向联军部队靠拢的伊拉克坦克纵队投下了6枚每枚重454公斤的精确制导“集束”炸弹。这种炸弹在战争史上是第一次使…  相似文献   
995.
2001年12月,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贵州省科技厅签署了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资源卫星数据将在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这是中心加速航天高科技成果转化,参与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 2002年,双方加快合作步伐,为加强资源卫星数据在贵州应用项目的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数据在贵州的应用实施规划》。规划提出,首批启动贵阳市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项目。  相似文献   
996.
走向业务服务的中国卫星——中国卫星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推动了我国卫星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研制并发射了50多颗各类卫星,其中包括返回式遥感系列、实践系列卫星、通信系列卫星、导航卫星、气象系列卫星、海洋卫星和资源系列卫星等。我国卫星已经从卫星技术试验、应用业务试验,逐步向全面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国防科工委成立以来,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总结航天事业几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提出了中国航天发展思路,规划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中国航天包括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为我国卫星持续稳定的发展、服务于国民…  相似文献   
997.
2002年5月15日9:50,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海洋一号A(HY—1A)卫星由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升空,808秒后,卫星与火箭正常分离,到达870公里初始轨道,按计划在经过7次变轨后到达798公里的预定轨道。 2002年5月29日上午9:50,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所属北京、三亚卫星地面站成功地接收到第一轨卫星数据。 2002年9月18日上午,在国防科工委主持下,国家海洋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就HY—1A卫星在轨交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签字仪式。 2003年5月15日上午,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北京、三亚卫星地面站接收到HY—1A卫星下传的遥感数据。  相似文献   
998.
在雷达遭遇电子对抗、无法正常工作时,一种辅助、替代雷达,对空中和海上目标进行搜索、识别、跟踪的新型探测设备出现了,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雷达是各种武器平台执行对地、对海、对空作战任务时的主要探测设备,在作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科技进步,为对抗雷达而发展的新武器和新战术层出不穷,并在近年的几次高科技局部战争中屡屡克敌制胜。如利用雷达低空盲区、避开雷达监测的低空突防武器,对雷达实施压制或欺骗的电子干扰设备,对雷达进行直接攻击的反辐射导弹等。因此,一种新型的成像探测设备——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应运而生。它采用被动方式工作,具有隐蔽性好、不怕电子干扰、精度高、低空探测性好等多种优点。正常情  相似文献   
999.
《国防科技》2003,(8):77-77
1999年3月27日晚21时许,一架美国F-117A隐形战斗机在贝尔格莱德西北40公里处被击中,飞行员跳伞着陆,南联盟军民立即开始在这一地区进行大规模搜捕,但一无所获。后来,美国国防部承认,一架F-117A隐形战斗机坠毁,同时宣布飞行员已经获救。 原来,美国飞行员都装备了波音公司通讯和信息管理分部研制的“战斗幸存人员逃生定位系统(CSEL)”,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坠地飞行员定位,以便救援人员能够迅速发现和施救。其主要组成是手持型GPS(全球定位系统)无线电发射机,它能准确地确定  相似文献   
1000.
导航定位在近代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在精度和可用性等方面得到了质的提高.介绍了从20世纪20年代到现代,各种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军事领域对导航定位技术的应用需求,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同时介绍了一种不依赖现有导航定位系统的现场定位手段,证明发展我国新型导航定位系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