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针对电视制导无人机的作战使用方式,分析了影响其攻击性能的因素;建立了导航精度与攻击无人机捕获目标概率之间的关系;基于捷联惯导的误差分析,对无人机中制导末段的导航精度进行了计算。构建了对无人攻击机目标捕获概率进行仿真计算的方案,建立了方案航迹,对其进行了中制导精度分析和目标捕获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导航精度和捕获概率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2.
坦克炮控系统非线性特性及自适应补偿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坦克炮控系统低速性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摩擦非线性和齿隙非线性。建立了坦克炮控系统数学模型,介绍了坦克炮控系统中摩擦、齿隙两类重要非线性模型,分析了摩擦、齿隙对炮控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摩擦非线性环节导致系统低速时的爬行现象、速度过零时的平顶现象;齿隙非线性环节造成系统输出误差外,系统会因极限环振荡或冲击而降低性能,甚至不稳定,总结了炮控系统中针对摩擦、齿隙等非线性环节的自适应补偿控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3.
GPS/INS组合导航在制导火箭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时、精确获得火箭弹飞行过程中的状态参数,针对火箭弹的导航环境,研究了GPS/INS组合导航系统在制导火箭弹中的应用,建立了组合系统的动态方程及位置、速度组合误差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器对该组合系统进行最优估计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组合导航系统能为火箭弹制导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姿态信息,进而为控制系统提供较精确的测量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火箭弹的射击精度。考虑到导航系统成本较低、工作可靠,算法可以实时实现,因此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数字正交解调是宽带雷达数字接收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活性和实时性是数字正交解调设计的关键问题。从二阶采样和多相滤波的原理出发,提出了基于非均匀采样的数字正交解调方法,给出了算法的实现结构,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通过与低通滤波法、多相滤波法比较结果表明,基于非均匀采样的数字正交解调方法具有优化的实现结构和更好的实时性,可以用于宽带雷达数字接收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基于单目视觉的航天器相对导航方法,基于线性投影原理,建立包含图像特征与导航信息之间关系的非线性方程组。将非线性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处理,针对该问题构建了目标函数,采用拟Newton方法解算该优化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了该相对导航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国防科技工业》2010,(2):27-29
<正>时光刚刚跨过2009,国防科技工业就以响当当的业绩打造了新年的"开门红":1月11日,我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达到预期目的;1月17日0时12分,"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77.
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前夕,本刊记者提前采访了探月工程相关领导和科研人员,请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分别介绍了“嫦娥二号”任务相关情况。言谈话语中。寄托了他们对“嫦娥二号”的美好祝愿.也展示了这些托举嫦娥飞天幕后英雄的熠熠风采。  相似文献   
78.
<正>在我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前夕,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严俊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全面介绍了"嫦娥二号"科学目标、探月对天文学研究的推动作用以及国家天文台所做的工作。他说,"嫦娥二号"是承前启后的,我的工作也一样。问:"嫦娥二号"的科学目标是如何设定的?答:人类探月大致分"探、登、驻"三个阶段。"探"就是对月球进行探测,"登"就是载人登月,"驻"就是在月球建立长期的基地。我们目前进行的是探月的第一阶段工程,分为绕月探测、软着陆探测和采样返回。"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和"嫦娥三号"的桥梁,原来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经过适应性改造研制而成,是为"嫦娥三号"提供先行性试验。"嫦娥二号"的科学任务是根据探月工程  相似文献   
79.
<正>"嫦娥二号"探月发射前夕,"嫦娥二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张廷新、副总指挥太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介绍了在卫星研制过程中如何确保进度和质量等问题,畅谈了各自的切身感受。他们深情地说,我们把探月卫星当成自己的宝贝。记者:"嫦娥二号"卫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张廷新:"嫦娥二号"卫星主要有两大功能:验证、探测。验证直接入轨技术、轨道机动技术、X频段的测控技术、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等;在100公里环月轨道对整个月球进行探测,尤其要对"嫦娥三  相似文献   
80.
2010年金秋,"嫦娥二号"卫星将再次造访月宫,与"嫦娥一号"不同,"嫦娥二号"将被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奔向月球。就如我们外出旅行要关注天气的变化一样,"嫦娥二号"卫星在发射运行期间,将会遭遇到怎样的空间环境?是"风和日丽"还是"雷电交加"?面对读者感兴趣的问题,本刊特邀中科院空间中心专家为我们一一解开这些疑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