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提出采用一种新型高效战斗部LEFP来拦截高速动能弹,并介绍其工作原理及过程、建立拦截模型和分析受随机因素干扰的观测值。运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和分析,通过蒙特卡洛法将随机抽样的误差值加入标准量得到观测值,再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计算LEFP发射时刻以及拦截概率。通过相关参数配置,分析各随机误差对拦截概率的影响,并对比了未经修正数据计算出的拦截概率。结果证明了此拦截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正确性与有效性。为研制和使用LEFP拦截高速动能弹的新型主动防护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2.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102米高的铁塔上爆炸试验成功。  相似文献   
173.
运用工业企业火灾爆炸量化分析方法对发生在韩国的一起液化石油气充装站火灾爆炸事故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发生前的21 min时间内约有6.0t的丁烷泄漏并参与到池火燃烧中;丁烷槽车胶管与丁烷地下储罐管线之间的不良连接是导致丁烷泄漏的原因,其有效泄漏直径为27 mm;参与火球燃烧的丁烷为3.7t,约占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发生时槽车内剩余丁烷的62%;参与火球燃烧的丙烷为8.0t,约占丙烷槽车全部装载量的53%.  相似文献   
174.
压力容器内的工作介质大多为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一旦发生泄漏或火灾事故,就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根据压力容器的形状、结构特点、火灾特点和多年参加压力容器火灾事故处置取得的经验,提出处置压力容器火灾事故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5.
建干1 950年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唯一的综合性核科研基地,是核工业的发祥地和"老母鸡",其"一堆(重水反应堆)一器(回旋加速器)"的建成成为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的标志,也因其组织参与"两弹一艇"的研制在我国核军工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五十年后的今天,在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刻,作为"四○一人",我们为原子能院曾经在原子弹攻关中做出的巨大成就倍感光荣。  相似文献   
176.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爆炸成功离不开在当时被称为"宝中宝"的高浓铀产品,生产这一产品的是当年的核工业五○四厂,现在的中核集团五○四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谱写企业辉煌篇章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举,百废待兴。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毅然把发展我国原子能工业提上重要日程。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专门研究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出了在我国建立核工业、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77.
《国防科技工业》2014,(10):22-23
1964年10月16日,西北大漠一声巨晌,腾空而起的蘑菇云震惊了世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对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奠定我国大国地位影响极为深远。在这个重要的时间点上,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有效增强我国战略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坚决维护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铸就坚强的国防基石。  相似文献   
178.
1964年10月16日,西北大漠一声巨响,腾空而起的蘑菇云震惊了世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对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奠定我国大国地位影响极为深远。随后,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179.
本文介绍了采用工业控制高速数据采集卡配合LabView虚拟仪器设计软件构建的一种电雷管起爆延时时间的检测系统。软件测试及数据分析功能包括:自动数据采集、自动处理、显示测量数据并根据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作出合格性判断。系统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较好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80.
许多美国人首次听说“脏弹”是在2002年6月10日,当时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劳夫特宣布逮捕约斯·帕迪拉,罪名是企图引爆一个装有高爆炸药和强辐射性物质的装置。在那次讲话中,司法部长使用了如下定义:“引爆一颗放射性‘脏弹’要先引爆一颗普通炸弹,它不仅可以炸死附近的人,而且可以散布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放射性物质,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