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英国的第一枚原子弹虽然早在1952年10月试验成功,但是英国的战略核威慑力量直到1956年之后才逐步形成。这一时期,英国的核威慑力量一直由英国空军承担。由于苏联核技术及其运载系统的飞速发展,促使美国、英国和法国开始研制新一代的核武器运载系统,要求这种运载系统不仅要对所携带的核武器的重量加以限制,而且还将要取代当时所有第一代核威慑力量所依赖的运载飞机。  相似文献   
62.
吴明 《军事史林》2008,(5):54-58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十多万生命在顷刻间灰飞烟灭,这幕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悲剧的最终制造者,就是美国陆军航空兵第509混成大队。  相似文献   
63.
提起1945年美国投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而对于美军曾经研制的一些战术核武器,如核火炮、核地雷等等可能就不清楚了。事实上,在核战争的威胁下,上个世纪出现了一些近似于变态的战术核武器。这里重点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披上了核外衣的“战争之神”——核火炮。  相似文献   
64.
据美国《华盛顿时报》报道,美国五角大楼“副掌门”詹姆斯·希恩,在接受国会质询时公开宣称,“中国最新开发的电磁脉冲武器,将令美军处于极端劣势”。且不论美军拿电磁脉冲武器炒作“中国威胁论”居心何在,确确实实的是,电磁脉冲武器成为了近一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并被推上了军事前台。  相似文献   
65.
介绍了用BP网络的方法,对“弹型识别判据1”进行学习训练和仿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6.
介绍了在识别中子弹爆炸与小型原子弹爆炸的过程中,对弹型识别判据1-“与距离R和当量Q无关的基于早期核辐射中γ辐射周围吸收剂量D^*(10)的弹型识别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67.
2013年10月16日是杰出科学家钱三强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纪念日。深切缅怀钱先生为我国核事业发展建立的卓越功勋,感悟领会钱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科学风范,对于激励和引导核科技工作者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促进我国核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可以说,毛泽东既认识到核武器巨大的军事威慑价值,同时又清醒地意识到使用核武器所面临的人道主义关切及政治舆论问题。正是基于对核武器在战略安全中作用与价值的认识,当50年代中国面临一系列核讹诈、核威胁及美苏核垄断情况下,毛泽东等领导人最终于1955年1月作出了发展核武器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69.
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纪念中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一个个关于核工业的纪念活动让颇有些神秘的中国核工业再次走近了大众的视野。过去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通过各类媒体披露出来,让我们了解了很多过去不曾知晓的核领域先辈们的往事。因为这些往事,在一个"核二代"的心目中,看似平凡的父辈们的形象陡然变得高大起来。  相似文献   
70.
1945年8月6日,一架美国飞机将一颗绰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投掷于日本广岛,炸死、炸伤各7万余人,全市房屋被毁近2/3;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使该市68%的工厂毁坏,11平方公里地区内房屋全被摧毁,炸死3万余人,炸伤4万余人。8月10日,日本天皇决定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美国对日本的核突击,对早日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了作用,同时在世界军事史上揭开了核武器时代的序幕。而原子弹的产生,正是对一种巨大的能源——核能所开发和利用的结果。能源,是指可供人类获取能量的来源或源泉。它包括已开采出来的可供使用的能量资源和将其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