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1《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是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首批建设的军事学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是军事学核心期刊,由军事科学院军事运筹分析研究所主办,军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协办,是军事科学院系列刊物之一,也是军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会刊。  相似文献   
72.
《兵团建设》2015,(2):54-56
关于2014年度兵团科技进步奖励的决定各师(市)、院(校),兵团机关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了表彰和奖励在兵团科技进步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合作奖实施暂行办法》规定,经过评审和兵团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并报兵团批准,决定授予王序俭等5人2014年度兵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授予张显峰等两人  相似文献   
73.
<正>近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矿井透地通信系统于河南新郑某矿井顺利完成实验,成功实现深达469米矿井透地双向通信,通信深度尚属国内自主开发的同类通信系统之最,标志我国矿井透地通信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该矿井透地通信系统是一套可实现低频电磁波穿透地层进行双向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采用地面与井下的双向全双工的通信方式,理论深度可达600米,使用覆盖我国各类型煤矿,可为矿井安全生产和灾后救援提工作供通信手段,传递指挥命令,对确保矿井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易滨)  相似文献   
74.
当前,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用宏伟目标牵引,也需要有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来激励。最近,年已80岁高龄的怀老,撰写出版了《难忘岁月·我的军工生涯》一书。该书讲述自己在国防科技工业艰苦创业、改革发展的经历和感受,正当其时地为我们送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创业精神,本刊从本期起将陆续发表怀老回忆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5.
钱三强和何泽慧是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对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钱三强、何泽慧先生是世界知名的核物理学家,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们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年,他们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了满目疮痍的祖国,源于他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他们深知:"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相似文献   
76.
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伴着雄壮豪迈的乐曲,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中国兵器特聘首席专家李魁武登上了领奖台,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金灿灿的证书。这一天是2013年1月1 8日。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尘封的记忆在他的脑海里瞬间打开,那些筚路褴褛、披星戴月的岁月在眼前一一浮现。  相似文献   
77.
1997年夏,《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均以“打捞名舰”为题刊发了一条消息:“中日甲午海战沉舰‘致远’舰打捞工作,即将于1998年4月正式开始,整个打捞工程将于1999年全面展开。”此后,中国文化研究所、辽宁省东港市政府等有关部门为打捞“致远”舰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78.
2013年4月25日,在中法两国元首见证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马兴瑞与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主席毕戈共同签署了《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和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第十一个和  相似文献   
79.
中国第一枚生物探空火箭从这里起飞,中国载人飞船的总体论证从这里开始,中国第一台光学遥感器在这里诞生。55年沧桑砥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她记载着我国空间技术事业的奋斗与探索;55年辉煌伟业,谱写出一首又一首灿烂诗篇,她印证了航天人的梦想与追求。厚积薄发展实力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8月,集设计、制造、总装、试验、测试于一体,致力于航天器回收着陆技  相似文献   
80.
2010年3月9日,空军后勤部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来到西藏,对空军党委决策进行并已完工投入使用的空军高原部队供氧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回头看"。面对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作为带队领导,最让我担忧的是队伍中有一位"特殊队员"——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年逾古稀的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今天刚好是他74岁生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