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郭炎 《中国民兵》2013,(9):36-37
“随时响应国家号令,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入队时,那铿锵有力的民兵誓言时刻在我们耳旁回荡。它警示我们: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重大责任,越是处于长期的和平环境,越是要提高警惕,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相似文献   
62.
山东临沂是沂蒙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有20万人追随我军参军参战,100万人拥军支前,10万先烈血酒疆场。临沂也是兵员大市,每年有5000多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  相似文献   
63.
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发展和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使民兵参战支前的范围更广、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因此,民兵建设只有自觉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和要求,全面扎实地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战时才能行之有效地遂行参战支前任务。  相似文献   
64.
联合战役指挥协同,是参战诸军兵种按照总的战役企图,在各战役方向、阶段为实现战役目标而实施的协调一致的作战行动。较之以往合同战役指挥协同相比,联合战役指挥协同组织实施更加复杂,保障任务更加艰巨。其指挥协同着力于参战诸军兵种力量的整体发挥,这既是以整体合力制胜之必需,也是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发展趋势之必然。  相似文献   
65.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在美帝国主义出兵朝鲜并侵入我国领土台湾 ,对我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情况下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作出“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双方重兵对峙的朝鲜战场上 ,美国投入了大量陆、海、空军 ,拥有绝对的海空优势。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部队中 ,主要是以步兵为主体的陆军 ,以及中后期参战的部分空军 ,鲜见有海军部队参战。有人认为 ,海军并没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还有些人认为 ,似乎有海军部队参战。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  相似文献   
66.
半个多世纪前,西藏军区边防部队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命令,在"世界屋脊"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广大参战官兵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斗作风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跨峻岭、涉冰河、忍饥寒、耐缺氧,克服重重困难、连续行军作战,在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脉创造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涌现出"阳廷安班"等一大批英模。  相似文献   
67.
周职权  陈明 《国防》2003,(6):55-55
从我国沿海民兵建设的实际和民兵参战支前的能力分析,民兵在未来渡海登陆作战中,可能担负的海上参战支前任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发挥亦兵亦民的优势,担负海上侦察警戒任务。渡海登陆部队顺利实施航渡、登陆,离不开准确、近实时的情报和安全警戒,而仅靠部队自身的侦察力量难以满足情报保障的需要,因此,需要广开情报渠道。我国沿海民兵有数量多、行动分散、身分隐蔽、熟悉地形、掌握海情等特点;海上民用船舶,活  相似文献   
68.
施中苏 《国防》2007,(8):21-23
当前,军事斗争准备正处于关键时期,后备力量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扎实推进应急动员准备作为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以应急动员准备引领后备力量建设和整体发展,确保成体系形成应急参战支前能力.  相似文献   
69.
陈婧 《中国民兵》2010,(10):56-57
今年9月1日至15日,记者在对驻阿富汗美军进行嵌入式战地采访时,两度目睹拆弹机器人如何帮助美军作战部队拆除或者引爆塔利班埋设自制炸弹的全过程,从而对机器人直接参战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也进一步理解为何世界各国竞相研发扫雷与拆弹机器人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70.
光善福  孙大为 《国防》2010,(9):39-40
成建制成系统动员是指依托地方行业系统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人员、装备、物资、技术、设施等实施的整体性动员。加强成建制成系统动员建设,对提高国防动员战时参战支前和平时应对各种灾害性事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