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54.
55.
针对低空飞行平台阵列天线对地测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特征的地貌识别策略。该策略主要对探测波束范围内地表与地物进行区分,对于具有明显区分度的探测区域,利用极化旋转不变参数对地物进行特征分析;对于不具有明显区分度的探测区域,利用极化回波重构技术进行判定。并结合FastICA算法获得探测区域方位信息,使平台具备高精度的目标定位能力。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在干扰存在时也能准确区分地表与地物。  相似文献   
56.
针对靶场试验中遥测数据融合处理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站遥测数据加权融合处理方法。依据对加权融合思想的分析,构建了融合权重与测量精度之间的对应计算模型;依据地面测量站对导弹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构建了测量设备实时测量精度模型。基于典型算例对所提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较好地解决遥测数据融合处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为了验证柔性物体力-形变模型的合理性,构建了基于CC2531芯片的无线数据收发平台、力传感器测量平台和FALCON手控器位移测量平台的力-形变模型验证系统。以新鲜猪肝脏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弹性形变实验和穿刺实验的作用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以力-形变测量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参数验证校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模型中力-形变特性与实际测量值保持一致。该系统能广泛应用于柔性物体力-形变模型验证,对于促进力触觉虚拟医学仿真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针对运载火箭加注时连接器与加注活门自动对接随动过程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动态方位检测对准技术的偏差测量系统。本方案首先测得连接器与加注活门的位置偏差值,将其定义为系统初值,采用光学摄像机获取合作靶标的图像,通过识别图像中靶标图像的方向及标志物的大小,快速提取靶标在相机平面的二维位姿,同时辅以激光测距传感器精确获取靶标与相机的距离信息。通过本测量方案即可实时获得当前时刻连接器与加注活门的偏差值。将其应用到自动对接系统中,结果表明,本方法满足火箭自动对接位移精度1 mm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9.
为了满足水下航行远航程和长时间的要求,远航程自主水下航行器(AUV)采用的是以SINS导航为主、卫星导航定期修正的方式,以提高导航的精度和可靠性.设计一种采用GPS卫星定位导航模拟器、GPS接收机、惯性测量器件(IMU)和实时仿真计算机构成的采用SINS/GPS组合导航方式的AUV导航半实物仿真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硬件接口设计、算法和软件开发进行了论述.所开发的系统通过外部的线运动补偿实现了惯性导航系统的完整计算,通过时间同步策略解决了各导航子系统的并行同步问题.部分仿真试验的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半实物仿真系统方案可行,可用于更高置信度的AUV组合导航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60.
《中国军转民》2009,(10):F0004-F0004
第十八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拥有科研、生产、测试。试验及办公用房8万余平方米,具有国际.国内一流水准的各类精密仪器设备1700余台/套。拥有先进的经营管理体系、科研生产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通过了GJB9001A-2001军工产品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