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6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3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复杂和瞬变的战场环境下,为了提高武器系统的快速反应、防御和攻击能力,目标探测、识别、跟踪系统需要采用多个传感器,其信息要求自动融合。文章研究了在信息融合中多传感器的选择问题;分析了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提出了特征评价概念和方法;并讨论了其它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足迹检验中所用特征全是灰量的事实,采用灰色序列关联分析方法对作案现场足迹识别进行了讨论,给出了识别方法.经实际案例检验,准确率很高.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用变形的Fourier部分和来代替Fourier级数将输入数据光滑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能稳定地解某些不适定的问题,如给定函数的近似,求函数微分的问题;Laplace方程Cauchy问题;时间逆向热传导方程的Cauchy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15.
多传感器量测融合算法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归纳三类多传感器量测融合算法,即扩维滤波法、伪序贯滤波法和复合量测滤波法。采用协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各类算法的滤波精度,证明它们均能在各自给定的条件下实现线性最小均方意义上的最优滤波。仿真实例对各类算法的计算量和灵活性等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扩维型信息滤波器的计算量最小、灵活性最高,扩维型Kalman滤波器、伪序贯滤波器的计算量较大,而两种复合量测滤波器对各传感器的量测矩阵有一定要求,以致灵活性较差。所得结论对量测融合算法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各种程度不确定的目标运动即过程噪声以及各种程度的不确定初始条件下,运用一个简单的线性-高斯-泊松模型,进行定量比较典型的航迹融合算法和航迹互联量度.用解析法比较航迹融合算法,而航迹互联量度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来估计.  相似文献   
17.
快速JPDA算法的递归和并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联合关联事件的构造出发,讨论关联假设事件的分层构造,以达到降低计算量的目的。这里的层次可从0取到L,0层表示没有任何目标能够跟当前的观测数据关联,L层表示共有L个目标可以跟当前扫描得到的观测数据相关联。本文的关联事件的构造中,各层次的搜索具有递归性并可以独立进行,因而可以并行实现。文中还将本文的方法跟有关文献作了比较,并且给出相应的计算机仿真实验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参考文献[1]中提出的融合多信源信息的融合算法,讨论了其中大计算量的测元遴选问题,并给出了它的并行算法。最后详细地分析了此并行算法的高效性和可扩展性,给出了加速比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克服传统权值主观性强、复合性差等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熵权的多站纯方位目标定位算法。算法系统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下的目标纯方位信息,给出了目标航迹参数与位置坐标模型,并运用均方误差进行了精度分析。仿真实验表明,本算法能有效地降低估计误差,提高多站融合精度。  相似文献   
20.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更好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有机融合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