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非声探潜技术现状及其对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雷达探测技术、磁探测技术、激光探测技术、尾迹探测技术、废气探测技术、红外探测技术及其他一些非声探潜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通过对各种非声探潜器材的使用条件和技术性能的分析,找出了其探测潜艇的优势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持和提高潜艇隐蔽性的有效措施,提高了潜艇的战斗能力.  相似文献   
202.
航空磁探是航空反潜的重要技术手段,一般搭载光泵磁力仪进行探测.根据光泵磁探潜信号模型,基于等效源原理,在磁偶极子阵列模型基础上对航空磁探潜进行仿真研究.提出了空中磁探包线的概念,并借此直观分析了航空磁探中磁对抗的特征规律.通过变换潜艇航向、磁矩构成、所处纬度及探测高度等,分析得到探测或规避的一般规律,为反潜飞机或潜艇在...  相似文献   
203.
冯虹 《军事史林》2008,(8):55-58
美日的反潜合作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冷战时期,美国和日本就在东亚太平洋有着密切而深度的反潜合作,当时的目标就是不仅对美国、而且对日本也是威胁最大的苏联核潜艇,这种合作,被称为美日“双边同盟的核心内容”。冷战结束后,在美日眼里,俄罗斯的潜艇活动日益淡化、减少,中国潜艇的分量日益增大,并成为它们搜寻的重点。2003年11月,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和日本海上自卫队首次在中国东海附近、水深约300米以内的“浅海域”,  相似文献   
204.
等距螺旋法是直升机应召反潜中常用的搜潜样式。潜艇位置误差及航速误差对螺旋搜潜概率及搜潜战术运用具有显著影响。依据研究问题的逻辑关系,分别建立了潜艇速度散布模型和等距螺旋搜潜效能模型,运用蒙特卡罗法对直升机应召螺旋搜潜效能进行分析评估。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信度,提出了存在潜艇速度误差条件下,延迟时间和预估航速的改变对于搜潜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5.
根据航渡过程中航母近程对潜防御区舰载反潜直升机的配置和战术行动方法,建立了航母近程对潜防御区舰载反潜直升机对潜警戒能力计算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得出了典型条件下航母近程反潜区反潜直升机对潜警戒能力.所得结论可为航母近程对潜防御区反潜直升机配置和兵力需求分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6.
《宁夏科技》2001,(9):69-70
  相似文献   
207.
肖军  杨子明 《当代海军》2001,(12):18-19
身怀绝技反潜鱼雷之所以能够“降得住”潜艇,是因为它有自己的拿手本领。首先,它具有良好的水下工作特性。由于潜艇的作战深度一般在几十米到几百米的范围,甚至在更深的海域活动,所以反潜鱼雷必须能在潜艇的航行深度内跟踪并攻击潜艇,并且不能影响自身的航行性  相似文献   
208.
冷战结束以后,美海军对其海上战略进行了重大凋整,将主要作战方式由在远洋作战转变为从海上实施的联合作战,主战场由远洋转变为沿海地带,这对美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所使用的反潜装备必须要能够在浅水及沿海区域环境噪声强烈、声学条件复杂的情况下有效地对付新一代“安静”型潜艇。为此,近几年来,美海军十分重视发展先进的反潜战装备,并力争在21世纪保持在这一领域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209.
曾筱晓 《国防科技》2001,22(10):52-53
驱逐舰是以导弹、艇炮为主要装备,具有多作战能力的中型战斗军舰,通常还配有反潜直升机,主要任务是攻击潜艇、水面舰船。编队防空以及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和袭击岸上目标等,因此拥有“海上多面手”的美称。但随着21世纪的到来,驱逐舰在21世纪将会是什么样子呢?会面临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2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