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分析了机载雷达动目标回波信号和地杂波信号的特征,针对二者在线性调频项上的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变采样率的动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立足于在降低地杂波强度的同时,减小地杂波谱宽度,从而检测出目标信息;算法首先对雷达回波信号频谱进行分段加窗,对加窗后的频谱进行平移、反傅里叶变换和变采样等处理,最终获得动目标线性调频信息。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2.
针对空空导弹越肩发射初制导俯仰平面180°转弯,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最优转弯方法,该方法是确定一个最佳推力方向角,使转弯完成时导弹的末端速度最大。建立了简化的用于姿态控制的姿态动力学模型,采用反作用喷气控制系统(RCS)设计了导弹的姿态控制律。对空空导弹180°转弯的飞行过程进行了仿真并给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3.
建立导弹-目标攻击简化模型,通过数学推导对一种现有的变结构制导律进行了改进设计;简要介绍了制导律的推导设计过程;运用Simulink工具进行建模仿真和数值分析,并将结果与原制导律以及比例制导律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制导律在最大过载要求、过载变化、目标视线角速度变化以及动态特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4.
为获得不可压缩流体横掠椭圆截面管道时对流换热规律的一般性的认识,采用解析法与数值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研讨了不可压缩粘性流体平面无环量椭圆绕流(动力)层流边界层的一些特征并将其应用于椭圆管面的对流换热问题,得到较为精密的椭圆管面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从而为在一个较广泛的视角下分析椭圆管的换热提供了一条途径。按此方法,对某一势流速度下局部换热系数与管形的关系给出了分析计算实例,并得到在此势流速度下,具有最大换热能力的椭圆管形。另外,基于笔者用函数论方法所得到的一个一般关系式,给出了一般椭圆管对流换热能力的一种估值。该方法和结果是对现有纯试验和纯数值方法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55.
文章基于模糊数学的理论基础,尝试将模糊信息引入方案决策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权法的多因素模糊的行动方案评估模型与方法,并结合一个行动方案(COA)评估的实例,介绍了该模型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6.
针对带末端具机动的导弹再入段特点,运用空气动力学理论探索导弹再入段拦截问题.首先通过分析,得到来袭导弹弹道轨迹.其次,根据来袭导弹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了含滑动平均的比例导引律迭代算法和变比例导引律迭代算法,得到了在不同算法下的拦截仿真模型.使用Matlab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与传统比例算法下的拦截效果相比较,该算法不仅在末端不机动条件下,而且在末端带机动甚至复杂机动时,能够更精确地拦截目标,较好地满足了防御作战中的导弹拦截需求.  相似文献   
57.
一种变结构导引律及其在垂直命中制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变结构控制理论 ,提出了一种垂直命中目标的导引律。该导引律在引入理想的视线角基础上 ,所设计的切换函数不仅保证脱靶量为零 ,而且能同时达到垂直命中目标的目的。数字仿真表明 ,该导引律与最优垂直命中导引律相比 ,不仅适用范围广 ,而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58.
针对汽车减振器中电流变液体阻尼的计算问题,利用同心间隙流动阻力精确解推导了汽车减振器的阻尼计算公式,结合减振器阻尼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电流变液体减振器间隙两端压差和阻尼计算方法,并对影响阻尼的主要因素作了分析。经实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59.
在第Ⅲ部分提出了一种称为模型群切换算法(MGS)的变结构多模型(VSMM)估计器它是第一种通用的、可应于一大类具有混合(连续或离散)不确定性问题的VSMM估计器.在这种算法中,模型集合通过在一定数目预先确定的模型群之间的切换来实现自适应.它比固定结构MM(FSMM)估计器,包括交互多模型估计器(IMM)具有更大的潜力获得更高的费效比.本文研究了算法应用中的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包括模型群自适应逻辑和模型群的设计.研究的结果通过一个机动目标跟踪问题的详细设计例子进行了演示.这个跟踪问题使用一个时变模型集合,每个模型由目标的加速度期望值表征.仿真结果用来证实在仔细设计和非常随机和确定的情况下,MGS算法同使用所有模型的固定结构IMM(FSIMM)估计的性能(基于更合理和完全的度量,而不是仅使用通常的rms误差)和计算复杂程度的比较.  相似文献   
60.
本文提出了一种称为模型群切换算法(MGS)的通用的变结构多模型(VSMM)估计器.它假设整个模型集合可以用一定数目的模型群来覆盖,每个模型群代表相互间紧密联系的一族系统行为方式或结构,在任何给定时刻,由一个硬决策来决定具体运行的模型群.它是第一种可普遍应用于一大类具有混合(连续或离散)不确定性问题的VSMM估计器.同时,它很容易实现.通过一个简单的失效检测和识别的例子显示当具有与固定结构的交互多模型(FSIMM)估计器相同的性能时,MGS算法可以从本质上减少计算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