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指纹细节点的提取对于指纹识别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文中在二值细化指纹图像的细节点提取算法基础上,对细节点提取范围进行了算法改进,用C++语言实现了一种限制提取范围的算法和一种去除伪细节点的算法。实验表明,改进算法提取细节点的速度和精度都有了明显改进,相对原始的未加限制和去除伪细节点的算法,文中算法耗时减少了约2/3,细节点有效性提升了约3/4。  相似文献   
102.
利用α-β跟踪滤波器的状态空间方程和离散传递函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将位置和速度的滤波及预报估计问题,转化为Z域内讨论根轨迹中零极点的分布问题,对目标平衡跟踪时滤波和估计参数变化规律给予了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3.
对游标卡尺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4.
一点多址微波系统在边海防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一点多址微波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入手,论述了系统组成和各部分作用,并根据多年边海防通信实践,着重就应用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空中目标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空中目标类型进行归类的基础上,建立了融合目标战术特征和物理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空中目标识别中的多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聚集,在理想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优化决策模型.实例验证该模型能有效地解决目标类型识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6.
现代国土防空近程点防御防空导弹,根据需求的发射纵深确定发射区远界,根据确定的发射区远界确定杀伤区远界.影响发射区远界和杀伤区远界的主要因素是火力单元的目标通道数和导弹的发射间隔.减少两发导弹间的发射时间间隔是减少对制导雷达作用距离和导弹射程需求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标定位是雷达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之一,提出了机载探测时的地下目标定位方法-多点测量方法.在建立电磁信号从机载雷达到地下目标传播路径模型的基础上,该方法利用合成孔径技术中多点测量的特点,利用机载探地雷达在不同位置的回波时间,建立并求解包含目标信息的方程组,实现机载条件下探地雷达对地下目标的定位.同时得到了地层媒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为地层研究提供了有力条件.  相似文献   
108.
阐述了当前广泛采用的光电式头盔测位系统的组成和原理,给出了解算瞄准线参数的数学关系式。对信号处理和精度进行了分析,导出了误差表达式,可用于系统设计中误差的估算和验证。通过信号处理分析,论述了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从根本上提高精度的方法——峰值点检测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9.
关于要地防空导弹体系的效能评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要地防空中广泛应用防空导弹体系,为了研究防空导弹体系的最优组成和优化部署,设计指挥控制软件,需要定量分析防空导弹体系的效能。分析表明,对于防空导弹体系来说,同时应用防空效能和射击效能两种效能准则是合理的。本文给出了要地防空导弹体系中与效能有关术语的定义,导出了点防空导弹体系和面防空导弹体系的防空效能和射击效能的表达式,并对影响效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0.
杨朔散文似诗如画,人们注意到了它的诗情,而忽略了它的画意。本文另辟蹊径,以中国传统画论探索研究杨朔散文的绘画美。指出正是杨朔采用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运笔多变的线条造形和随类赋彩的设色原则等技法,因而创造了虚实相间、动静相依、形神毕肖,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形成了斡旋回环、运笔多变、藏露得宜、情蕴势蓄、耐人寻味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