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涂覆型RAM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覆型RAM 技术是隐身技术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并在隐身武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首先分析阐述了涂覆型RAM 的重要地位,然后介绍了铁氧体RAM、超细金属粉末RAM、高分子聚合物RAM 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最后介绍了手性材料、纳米材料、多频谱RAM 及智能隐身材料的最新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242.
自润滑材料工作机理验证与材料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含油量低(HDV6)、中(HDV12)、高(HDV20)3种材料的滑动摩擦特性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了自润滑材料工作机理;并发现自润滑材料失去自润滑特性后,通过对其重新浸油,可以使材料的自润滑性能再生.  相似文献   
243.
本文对溴酸盐体系中的化学波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与波速的关系,随 KBrO3和 H2SO4初始浓度的增加,波速具有增加的趋势,而随 MA的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变化不大。并给出了其反应机理的分析及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44.
本文用动力学耦合模理论,研究在矩形波导中单侧填充介质而形成的慢波线极化自由电子激光的特性。结果表明,在这一系统中,可用低能电子束产生高频率高增益的自由电子激光,并具有极宽的调谐域。  相似文献   
245.
《中国军转民》2010,(1):79-80
2009年11月12日,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第一届材料供应商大会在上海锦荣国际大酒店召开。会议由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供应商管理部部长宋启明主持。会议介绍了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发展战略、ARJ21飞机和C919飞机项目,  相似文献   
246.
针对非平稳噪声环境下相干信源的DOA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差分平滑DOA估计算法,阐述了算法的实现原理和基本步骤,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算法的子空间收敛性能、角分辨率以及DOA估计精度等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消除非平稳白噪声,运算量较小,不存在伪峰并且测向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247.
提出了将极化阵列应用到反辐射导引头上,导引头利用目标与诱饵的极化差异,采用极化域-空域联合估计方法抗诱偏。首先,利用波达方向矩阵法,估算出雷达与诱饵的空间二维到达角和极化参数,将估算出来的二维到达角信息为反辐射导引头提供导引,极化参数用来鉴别雷达与诱饵,从而达到抗诱偏的目的。然后,结合导弹运动方程及导引方程对反辐射导弹抗三点源诱偏进行了全弹道数字仿真,并且采用Monte-Carlo方法对全弹道仿真进行了多次实验,仿真结果证明了将极化域-空域联合估计应用于反辐射导引头抗诱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48.
以三维碳纤维织物和廉价的硅树脂为原料,采用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3D G/Si-O-C材料,考察了浸渍液中添加SiC填料对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SiC填料有助于减少基体孔隙,改善界面结合,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而SiC含量过高时,容易在材料内部形成闭孔,从而导致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当SiC微粉含量为18.2%时,材料具有最好的力学性能,弯曲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为421.3MPa和13.0 MPa·m1/2;而材料的抗氧化性能随着SiC微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SiC微粉含量为25.0%时,材料的弯曲强度保留率最高,达到了89.5%.  相似文献   
249.
光学材料抛光亚表面损伤检测及材料去除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抛光后光学元件仍然存在亚表面损伤,它降低光学元件的抗激光损伤能力和光学性能,为去除抛光亚表面损伤以提升光学元件使用性能,需要对其进行准确检测和表征.首先,采用恒定化学蚀刻速率法和二次离子质谱法分别检测水解层深度和抛光杂质的嵌入深度.然后,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亚表面塑性划痕的几何尺寸.通过分析表面粗糙度沿深度的演变规律,研究浅表面流动层、水解层和亚表面塑性划痕间的依存关系.最后,建立抛光亚表面损伤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抛光材料去除机理.研究表明:水解层内包括浅表面流动层、塑性划痕和抛光过程嵌入的抛光杂质;石英玻璃水解层深度介于76和105nm之间;抛光过程是水解反应、机械去除和塑性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