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中国兵学发展史上,隋唐五代兵学上承魏晋南北朝兵学传统,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下启宋代兵学走向全面繁荣,较好地完成了冷兵器时代过渡到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的历史使命。隋唐五代兵学在系统总结前人兵学成果的基础上,注重汲取新的实战经验并有所创新,体现出道兵儒思想交融、注重实用、锐意进取等时代特征,在注解《孙子》、总结战争经验、诠释兵学范畴等方面均取得较大成就,对后世兵家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2.
明清时期,兵书大量涌现,种类齐全且层次多样;兵学研究进一步由"重道"转向"重术",内容更加具体务实;文人论兵模式助力兵学发展的同时,因受到清专制统治的严重制约而呈现停滞趋势;"言必称孙子"现象折射出明清兵学发展的尴尬局面;兵经模式造成军事学术的"圈养"与禁锢,少见高水平兵学研究成果。明清兵学是中国古典兵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完成了对既往传统兵学的整理和总结,同时也为迈向近现代兵学转型预做铺垫。伴随热兵器大量出现和改进,战略战术及治军思想因之变化,传统兵学遇到了前所未有之变局。  相似文献   
73.
世界战略空军的发展建设经历了4个时代,即战略空袭时代、喷气机时代、核威慑时代及新军事变革时代。分析世界战略空军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发展特点和趋势:一是作战职能进一步扩大;二是适应空天对抗的需要,努力发展成空天军;三是向小型化、多能化方向发展;四是战略空军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74.
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演变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美国为主要战略对手,保卫国家安全和防御帝国主义侵略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二是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形成了前期以美、苏两国为主要战略对手,后期以苏联为主要战略对手,全方位临战状态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三是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形成了以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为目标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75.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庆祝台湾光复"典礼。在此之前,中国政府为收回台湾主权做了大量军事方面的准备工作。8月27日,成立接收台湾的军事指挥机构——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全面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进驻台湾的军事行动;从9月14日起,陆续派遣空军、陆军、海军等各军种部队和少量宪兵部队及无线电通讯部队、军乐队等分批进驻台湾;10月5日,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开始分两步进驻台湾办公。  相似文献   
76.
一般认为“早打、大打、打核战争”是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来的,但目前还没有确实的档案材料直接证明。6O年代中期以后,虽然毛泽东开始考虑是早打还是迟打,是小打还是大打,是打常规战争还是打核战争的问题,并已经有了“早打、大打”、“打原子战争”的说法,但并没有明确提出“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这一完整的提法。不过,毛泽东依据对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越来越严重的认识、对世界大战爆发周期性的认识和对核战争的认识,确实提出了这一基本思想。“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这一完整而明确的提法是后人根据毛泽东的这一基本思想所做的概括。  相似文献   
77.
唐代继承了前代驿站军事化管理的规定,建立了兵部管理驿站的体制,并由此定型了中国古代驿站的军事化管理体制,为唐代的鼎盛奠定了基础。唐代驿站的军事化管理,对今天中国的军事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8.
周军  常平  孙飞 《军事历史研究》2010,(Z1):148-151
本文通过对军事档案的功能和价值的体现过程的阐述,论证了军事档案在军事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如何提升军事档案为军事史研究服务功能的几项措施,指出了在军事史研究中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利用档案的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79.
80.
在中国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人治一直是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根本.但在中国封建军事制度中,也存在着一种自我安全机制,其中不乏平衡、制约等法制精神.自秦汉以降,历朝历代封建帝王无不为保持一家一姓的统治,使帝柞长久而费尽心机.其中最令当权者们放心不下的就是军队.帝王们,尤其是开国之君,深知军队是把双刃剑,为己所用可夺取天下和保有天下,为异己所用则天下大乱、改朝换代.为此,除了在人事层面上的如"鸟尽弓藏"、"杯酒释兵权"、"迁徙重族"等安排外,在军事制度层面上逐渐形成和建立了一种自我安全模式和机制,确保不因人事的变动而兴废.这种安全机制虽然在历朝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都本着因时制宜的精神,学习前朝经验,汲取前朝教训,结合本朝本时代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各具特色的安全机制.从总趋势上看,不断成熟,日臻完善,而且对今世也有一定的影响.举其大者,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