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2012年1月9~10日,中船重工第十三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前,1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军队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作出指示、批示或发来贺信,对中船重工2011年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2012年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相似文献   
952.
2012年10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十二五"规划》,系统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取得的重要进展,客观分析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953.
中国古代政治家十分强调文武结合,相辅相成,共同担负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孔子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汉代陆贾认为"文武并用",是"长(治)久(安)之术"。文武相资、综合施治被视为处理国家安全问题的通则。  相似文献   
954.
国家认同对跨界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回顾社会认同概念,辨析了国家认同在认同基础和认同客体上的特殊性,并进一步分析了跨界民族国家认同的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稳定性,最后指出跨界民族国家认同应该成为各学科共同迫切研究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55.
由上海大学历史系主办的“三线建设学术研讨会暨研究生论坛”2012年5月6日在上海大学举行。三线建设是中国国防和军工建设史上的重大战略举措,规模宏大,影响深远。长期以来,由于三线建设事关国家军事战略,在一定时期内属国家机密,因此,史学界对其研究甚少,尚属起步阶段。此次研讨会是首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开三线研究史先河,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95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体系要坚持国家主导、制度创新、市场运作、军民兼容原则“。那么,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体系的国家主导模式职责是什么?问题的核心应是:明确市场与政府关系,厘清政府的主导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957.
"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就没有资格谈和平",这是樊会涛代表给记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也是热爱和平的军工人对维护和平最深的体会。作为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研制"高精尖"武器工作,樊会涛代表对国家安全有着最深的感触。  相似文献   
958.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至今,已经经历了55个春秋。55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强国兴邦的战略举措,予以高度关注。通过几代航天人的拼搏奋斗、开拓创新,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59.
从宏观上看,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加大军费投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我国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根据国防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国防经费的规模,依法管理和使用国  相似文献   
960.
国家权力是一国迫使他国按照本国目的和利益而行为的一种能力;影响力是说服他人的能力。一个国家奖惩不合作组织的能力越强,则该国的权力和影响力越强。但国家权力转换成有效政策工具则取决于该国的比较优势。美国在全球国防工业中扮演着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