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征兵制度改革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满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优质军事人力资源需求.然而,与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加快的形势相比,征兵制度的改革力度还应继续加大.笔者认为,目前重点要从树立新型服役观、发挥利益机制杠杆作用和完善相关法制规范的角度,对征兵制度进行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52.
省军区各级教导机构,是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集中训练的重要平台,是培养人武干部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们着眼为省军区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培养合格人才,积极探索教导机构建设的特点规律,在统一思想认识、抓好基础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法规制度等方面狠下功夫,全面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53.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各项建设。加强思想建设,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其关键是求真务实;加强组织建设,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加强能力建设,主要是着力培养和增强五种能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党的三大作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既要抓预防,又要抓惩治;加强制度建设,是领导班子各项建设的保证。  相似文献   
54.
中国军事工业军转民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工业的“军转民”是指军事工业由军事专用性的科研生产转向军民结合性(或兼容性、两用性)科研生产的一种特定运行机制。军转民的必然结果是军民一体化。由于对军转民认识上的偏差,加上实践中出现的某些失误,中国军事工业的军转民存在不少缺陷。面对步履维艰的中国军事工业,只有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为了有效地促进中国军事工业的军转民,发挥中国军事工业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在国家军事订货制度、企业制度、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进行有效率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5.
姜海洋  刘权  王洪进 《国防》2002,(5):56-57
2001年9月的四川西部高原某演习场,阴雨绵绵,寒风习习。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一枚枚反坦克导弹如离弦之箭飞向目标。顷刻间,“蓝军”数十辆坦克“趴了窝”,数十台装甲车因找不到方向掉进了冰河…… 这是四川预备役师以高寒山地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背景进行的一次实兵实弹演练。演练从实施战备等级转换、预期疏散到向作战地域快速隐蔽机动、在集结地域实施反空袭战斗,从兵力区分、阵地编成到战法运用等,都充分运用了新“三打三防”  相似文献   
56.
李本玉 《国防》2002,(5):35-36
国民经济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根据战争对物资的需求,将经济动员体制由平时转入战时状态,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动员社会经济资源所采取的措施。当前,世界并不太平,必须着眼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动员工作。 思考之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实现经济动员与“市场”相适应  相似文献   
57.
刘君  徐怀伦  仇成梁 《国防》2002,(10):36-36
“让《国防教育法》走进千家万户,让国防观念根植百姓心中。”江苏省新沂市在大力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国防建设的支柱地位不动摇,以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国防教育法》颁布以后,他们总结出的“四结合教育法”,使国防教育在全市人民中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真正实现了立体化和全民化。 经常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该市坚持把学习宣传《国防教育法》贯穿于年度工作,列入市委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58.
杜宇新 《国防》2002,(11):12-13
抓好预备役部队建设,是军地双方的共同责任。仅就地方党委、政府来说,应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摆上位置,加强组织领导。长期以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预备役部队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来抓。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更需要坚持党管武装原则,落实双重领导制度,把预备役部队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首先,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预备役部队既是战时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不可或缺的力量,又是平时维护社会稳定、巩固人民政权的一支重要力量。边境  相似文献   
59.
罗烈文 《国防》2002,(11):25-26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为了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把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以下简称“维稳”)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提出“稳定压倒一切”。“维稳”是《宪法》、《国防法》和《兵役法》赋予地方武装力量的基本职责,作为省军区系统要认真履行“维稳”的职能。  相似文献   
60.
桂峰  赵福臣  程雪山 《国防》2002,(9):61-62
国民经济动员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关系复杂、任务艰巨、建设周期长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长远,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工作关系,不断强化工作运行机制。 一、要建立一个权威高效的国民经济动员指挥机构 国民经济动员是国防动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防建设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和作用。近几年来,党和国家特别重视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建设,在地方行政机构大幅度精简的情况下,统一在全国市(县)以上地方政府成立了经济动员办公室,为做好新时期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但应当看到,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不仅涉及地方政府、军事机关,而且关联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仅仅依靠经济动员工作职能部门,要实现国民经济动员的快速高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各级必须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