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419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1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文章指出了军队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弊端,探讨了住房公积金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与要实现的目标,并对这一制度作了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222.
我国战争财力动员潜力预测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力动员是国民经济动员的启动器,财力动员潜力大小将影响国民经济动员的速度和效果。文章根据财力动员潜力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财力动员潜力的预测模型,并结合统计数据,根据所建模型进行预测,得出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223.
文章着重分析了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各自在促进军队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在军队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应重视两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24.
文章针对应急作战后勤动员需求和环境,结合中外后勤动员经验,提出了预置前置式、分层对口式、行业骨干式、直接配送式和聚合精确式等五种动员潜力向保障力快速转化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25.
要维持一支规模相同的军队,征兵制下的预算成本可能要低于自愿兵役制下的成本;但要维持一支具有相同军事人力效能的军队,则征兵制的预算成本可能要高于自愿兵役制的预算成本。因此,军事人力训练支出的投资回报时间较长时,自愿兵役制的优点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26.
非现役人员作为战时民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国防后备力量。建立系统规范的非现役参战人员伤亡补偿制度,是形势发展的需要。较之现役军人,非现役参战人员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明确非现役参战人员伤亡补偿制度的体系框架、责任主体、给付标准和执行机构,应是完善非现役参战人员伤亡补偿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27.
文章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军事斗争准备为背景,以“首战即决战”为战略指导,以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样式,提出国民经济动员应走快速、精确、一体、可视化之路,并要建立柔性动员机制。在对策上,要树立“应战为主”与“应急为辅”相结合的动员思想,转移保障重点,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动员;建立和完善领导协调、激励补偿和监督考评机制;按“适度”准则扩大战略物资储备的规模并形成合理的储备结构;加强动员的核心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28.
我国传统的士兵退役计划安置政策难以应对新形势带来的挑战,无法保障退役士兵的工作、生活和治病就医需求,必须重新设计一种新的退役补偿制度。文章就此提出了建立士官退役失业保险制度和实行义务兵退役安置补贴制的士兵退役风险补偿制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29.
文章分析了信息化战争经济反动员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了信息化条件下经济反动员在理论研究、信息化建设、思想观念转变、计划和预案编制和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30.
库桂生 《国防》2006,(3):1-4
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指导思想。2006年是未来20年长远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一五”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起始之年。在国民经济动员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未来国防动员建设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民经济动员建设,最重要的是理清科学建设的思路、形成科学建设的模式、采取科学建设的举措。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拓新时期新阶段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新思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基本建设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