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8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1059篇
  2013年   1408篇
  2012年   1416篇
  2011年   1388篇
  2010年   1238篇
  2009年   1304篇
  2008年   1384篇
  2007年   1275篇
  2006年   1134篇
  2005年   1260篇
  2004年   1216篇
  2003年   982篇
  2002年   980篇
  2001年   740篇
  2000年   253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3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叶万勇 《国防》2008,(10):15-17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军区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在非重灾市(州)和县(市、区)动员34000余名民兵和5400余名预备役部队官兵,征集大量救灾专用装备和器材,奔赴重灾区遂行应急救援任务,为抗击地震造成的巨大灾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快速动员民兵预备役人员赴异地抗震救灾的实践,对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及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有很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2.
陈长寿 《国防》2008,(10):27-29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新世纪新阶段,必须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国防和军队建设这一新的战略目标,对后备力量的职能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军事斗争准备长期复杂和多种安全威胁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必须把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作为当前后备力量建设的紧迫任务、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3.
祝邈  祝润安 《国防》2008,(9):50-51
农村民兵是民兵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新形势下,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加强和改进农村民兵建设。抓住机遇,切实把农村民兵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34.
刘传祥 《国防》2008,(9):59-61
我国汶川一带发生的强烈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这次抗震救灾涉及国民经济诸多领域,是一场内容相对全面的经济动员。认真总结经济动员在这场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对于提高我们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5.
张军 《国防》2008,(8):58-6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一论断,提出了国防建设新的发展模式。国防交通建设如何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的发展新模式,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6.
孙海成  陈玲 《国防》2008,(8):15-17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既是对我国民族意志的大考验、民族精神的大凝聚,也是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大检验、国防动员准备的大检验。在抗震救灾中,信息动员作为国防动员的一个重要方面展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7.
高德福 《国防》2008,(8):28-30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主席着眼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维护国家安全,要求全军部队大抓军事训练,全面提高战斗力。国防后备力量与军队担负着同样的职能,必须积极推进军事训练改革创新,不断提升遂行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8.
刘孟合 《国防》2008,(9):34-3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国防动员建设的高度重视。国防动员建设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文化传统、法制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适  相似文献   
139.
张成羽  伍宏波 《国防》2008,(10):44-45
民兵、预备役部队编兵整组是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工程。新时期新阶段,应遵循"统筹计划、优先保障、突出重点、注重质量"的原则,尽快理顺军分区系统与预备役部队在编兵整组上的关系,有效解决"组织交叉、一兵多职"等问题,进一步夯实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0.
向红成 《国防》2008,(10):40-41
当前,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席卷全球,对国防动员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新形势,按照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认真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健全国防动员法规体系。国防动员法规是国防动员建设的法律依据,是战时国防动员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为此,一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