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464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陈舰 《国防》2008,(1):55-56
当前,积极适应市场,着力应对战场,努力探索"两场"条件下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发展,应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引起关注。一、在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的训练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各级交通战备部门和交通、通信企事业单位要按照《交通战备训练与考核大纲》的要求,  相似文献   
52.
乔欣 《国防》2008,(6):81-81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是一个让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永远铭记的时刻。中华大地西南方位,大禹的故乡在巨震中迸裂,转瞬间,恐惧的次生波席卷华夏,绵延万里……淳朴爽朗的巴蜀人在废墟中呼喊、呻吟或永久睡去,接连的余震仍在不停制造灾难,泥石流、滑坡、  相似文献   
53.
贾凤山 《国防》2008,(6):34-37
党的十七大强调:"增强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人武部、预备役团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指挥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和落实机构,要充分履行好主要职能,高标准完成好中心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54.
白帮喜  郑发兵 《国防》2008,(5):75-75
军队战斗力,是军队征服敌对集团的物质力量。自从军队产生后,战斗力就与军队结下了不解之缘。伴随着军队的不断发展壮大,军队战斗力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能力指标向综合能力指标转变。  相似文献   
55.
李文纲 《国防》2008,(8):36-38
当前,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预备役部队必须着眼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围绕"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加强统筹协调,努力提高"两应"能力。  相似文献   
56.
王跃金 《国防》2008,(8):39-4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新形势下,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在军民融合中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57.
刘玉龙 《国防》2008,(8):49-49
国防和军队建设要走军民融合发展的路子,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战略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我们要积极调整思路,把国防动员建设引向融合发展之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体系中。唯有如此,才能使国防动员建设持续获得丰富资源和强大后劲。  相似文献   
58.
刘沈扬 《国防》2008,(9):11-14
党的十七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了科学筹划和总体部署,进一步突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地位,反映了全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时代要求。国防后备力量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以  相似文献   
59.
刘华建 《国防》2008,(9):18-19
党的十七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确立了新的发展方针。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相似文献   
60.
叶万勇 《国防》2008,(10):15-17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军区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在非重灾市(州)和县(市、区)动员34000余名民兵和5400余名预备役部队官兵,征集大量救灾专用装备和器材,奔赴重灾区遂行应急救援任务,为抗击地震造成的巨大灾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快速动员民兵预备役人员赴异地抗震救灾的实践,对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及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有很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