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声音     
《环球军事》2011,(3):11-11
“中国根据国防和军队建设总体规划,发展了一些武器装备,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需要,也是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新型武器装备不断出现的需要,不针对任何国家和任何特定目标。应该正确评价和看待中国的军力发展。关于试飞活动也是这一原则,不针对任何国家,也不针对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是一次正常的工作安排。”  相似文献   
952.
杜静 《环球军事》2011,(5):19-19
美国白宫14日向国会提交2012财年(始于今年10月)国防预算案。观察家认为,从预算额度的变化判断,美国政府拟在财政紧缩背景下凋整军费开支乃至整体军事战略;这份预算案体现出兼顾当前与未来战争、武器采购实用化以及收缩海外战线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953.
努力推进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改革■辽宁省葫芦岛军分区何中奎魏喜坤王英敏近年来,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地方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专武干部选配使用方面的规定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适应。因此,应着眼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大局,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改  相似文献   
954.
彭水清  颜峰 《国防》2011,(12):29-30
毛泽东主席提出民兵工作"三落实"以来,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为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有机制的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新形  相似文献   
955.
徐建功 《国防》2011,(2):20-21
盖国平,男,1957年3月出生,2006年9月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兼任上海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第一副主任。自任现职以来,该同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军委新时期军事战  相似文献   
956.
李成  张容胜 《国防》2011,(8):34-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以下简称《国防动员法》)规定:"国防动员经费按事权划分的原则,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建立国防动员经费保障机制,是学习贯彻《国防动员法》的要求之一,是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57.
杜亮 《国防》2011,(12):19-20
军民通用装备是指国家武装力量编制外既适合军用又适合民用的各种装备、设备、器材等,是战时补充和支援部队作战的重要物质来源。当前,适应国防动员需求,搞好军民通用装备兼容,应重点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并逐步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958.
胡代松  曾宇 《国防》2011,(3):24
2011年2月15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召开主要领导联席会议。省委书记周强、省长徐守盛等党政主要领导和省军区党委常委出席。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党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国防观念和党管武装职责意识,  相似文献   
959.
订刊通知     
《国防》2011,(5):32
本刊从2011年起改为自办发行,不再通过邮局订阅,请订阅本刊的个人和单位直接寄款或汇款至国防杂志社订阅。《国防》杂志每本定价8元,每份杂志全年96元,可破季、破月订阅。如需挂号,每期另加挂号费3元,全年另加36元。  相似文献   
96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修志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