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9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605篇
  2013年   700篇
  2012年   610篇
  2011年   727篇
  2010年   646篇
  2009年   648篇
  2008年   785篇
  2007年   582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538篇
  2004年   406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王国生 《国防》2007,(6):4-7
胡锦涛主席指出:"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全国都有重要指导意义,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2.
马俊鹏 《国防》2007,(5):39-40
我国《国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兵、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国防交通等工作.  相似文献   
93.
商春明 《国防》2007,(12):1-5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4.
刘建彦  师庆才 《国防》2007,(11):82-82
新形势下,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强化使命意识.牢记"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做好应急应战准备、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是我军当前最现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必须强化全体官兵的使命意识,使他们保持清醒头脑,切实把应急应战准备摆在中心位置,坚持以提高战斗力为标准指导工作,确保编、训、管、装、保等基本要素建设协调发展.二是坚持训用统一.  相似文献   
95.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军事领域变革更加深刻和广泛,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作为战争龙头的作战指挥必须进行相应变革.本文从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的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指挥手段、指挥机构和指挥方式入手对作战指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96.
梁光烈 《国防》2007,(8):1-4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强大的后备力量,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党全军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坚决贯彻胡锦涛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大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7.
邹哲 《国防科技》2007,(9):65-67
在未来作战中,指挥自动化系统将面临着自然环境因素、硬件因素、软件因素、网络因素、人为因素以及对抗因素所带来的诸多风险.为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转,该文认为在战时应沿着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定预防的思路,对系统风险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98.
王修尧  徐浩 《国防》2007,(4):47-47
专武干部是基层武装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指挥员.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影响民兵预备役工作质量,甚至整个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大局.因此,要着眼推进人民武装建设转型,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9.
戴相龙 《国防》2007,(5):19-21
做好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招法,着力解决好国防动员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国防动员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0.
高超声速飞行器所具有的全球实时侦察、快速部署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将改变未来战争的作战方式,对国家安全产生战略性的影响.在高超声速的关键技术中,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住.本文分析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的仿真与设计平台的研究、开发现状,并提出了超燃冲压发动机仿真设计技术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