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11.
文章沿用公共支出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从规模分析和结构分析两个方面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对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目前我军行政消耗性支出的增长速度不仅大于整个军费支出,而且也明显快于其他各项发展性支出;消耗性支出利用其"隐蔽性强"、"渗透性强"的特性,常常转嫁挤占到事业经费甚至一些发展性支出项目中;过度职务消费导致了军费虚耗与浪费。  相似文献   
112.
军队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军队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立支出标准体系、程序化控制体系、效益评价体系以及管理方式货币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3.
《现代军事》2008,(9):16-16
2008年7月10日,韩国国防部宣布,政府计划将2009财年国防预算提高8.8%,增至28.99万亿韩元(约289.9亿美元)。其中,8.83万亿韩元为国防采购费,与2008财年相比增加15%;20.16万亿韩元用于平常运转开支经常性业务支出,同比增长6.3%。韩国2009财年国防预算约占政府总预算的10%。目前,该预算案正在接受韩国战略与财政部评审,  相似文献   
114.
国防支出效益审计是公共支出效益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效益评价是其核心工作。文章认为,“系统分析十目标导向”是国防支出效益审计评价基本模式,可以将不同国防支出效益审计项目分为“成本一收益难量化”和“成本一收益易量化”两大类型,应针对每个类型选择恰当的效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5.
国防支出增长是由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共同决定的。就国防安全与国防支出的关系而言,两者并不完全是正相关的,国防支出代表提供均衡国防安全的成本。因此,国防支出增长并不意味着国防安全活动就一定扩张。通过综合模型对我国近几年国防支出增长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国防费的大幅增长并没有带来国防活动的大幅扩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应对国防人力和国防装备价格的上涨。  相似文献   
116.
技术方法创新是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科学管理的根本推动力。技术方法创新关键在于创新标准化技术方法,以实现经费供应与经费支出标准化;创新信息化技术方法,以建立军队“可视财务”信息网络系统、“全资产可视系统”和电子货币管理智能化系统;创新效益评估技术方法,以构建支出效益评估指标和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17.
文章从国防费结构关联效应入手,探讨了国防费结构关联程度“中间产品”度量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局限性。通过对国防费系统本质的分析,得出“国防费结构是耗散结构”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关联程度的“熵”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8.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引领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管理改革;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管理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着力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具体要求军队行政消耗性支出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树立科学理财观念,创建有利于节约资源的制度安排,变革现有的管理技术方法和消费方式,以促进资源节约型军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9.
国际安全战略走向与我国军费支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国际安全战略走向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其对军费支出的影响,提出了国际安全战略调整中我国军费支出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0.
建国以来,我国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出三个波峰和三个波谷,这都是根据我国当时的防务任务和社会生产发展情况而确定的。从现阶段看,我军要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要确保21世纪国家安全,应适当提高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确定一个合理的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