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张文俊 《政工学刊》2002,(12):57-58
美英在阿富汗作战中宣传攻心的重点内容1 .广泛宣传“反恐”战争的正义性 ,最大限度地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美英为着手阿富汗作战 ,展开心战宣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宣传其在阿富汗动武的正义性。具体主要表现为 :①广泛宣传恐怖袭击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无辜平民所受的伤害。“9·11”事件发生后 ,美英一些媒体对其造成的损失和无辜平民所受的伤害进行了大肆渲染 ,极力把美国打扮成一个受害者 ,其目的就是试图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博得国际社会的同情。②高举反恐怖大旗 ,广泛宣传阿富汗作战的目标和原则。美英从冲突一开始就通过各种手段一再…  相似文献   
32.
文章就国际公约和协定与军工产业关系进行了阐述,提出我国军工企业只有对国际公约和协定,尤其是新领域某些专项协定和公约进行深入、透砌的研究,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军工发展战略,才能在国际军品市场上把握商机,并保护自己利益的观点。  相似文献   
33.
简要回顾了波黑冲突的历史背景 ,对 7年来国际社会 ,特别是联合国特派团重建波黑所做的努力、波黑现状和未来走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34.
美国“9·11”恐怖活动之后,国际反恐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全球化、长期化、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趋势,反恐形势对我国武警部队反恐行动的影响很大。恐怖活动的广泛性使我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挑战,武警部队当前及今后所担负的任务将更加繁重。恐怖分子的隐蔽性必将促使我国武警部队加强济南战和反济南战的研究与训练,以适应反恐斗争的需要。恐怖活动的突发性对我国武警作战指挥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改进现有的挖掘体系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35.
“9.11事件”对武警部队反恐怖斗争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主义活动的特点是 :人员专业化 ;活动全球化 ;手段高技术化 ;背景复杂化。对武警反恐怖斗争的启示在于 :认清其重要意义 ;加强对反恐斗争的作战指挥研究 ;加强特种分队建设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36.
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 ,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的思想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社会主义民主是实现“三个代表”的基本途径。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就是要按照“十六字方针”的要求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 ,建立党内异体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37.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社会生产力极不均衡的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发达国家利益指向的全球化。这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防务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协调各方面力量,建立以多元利益主体为本位的国际安全新秩序,取代一元利益主体的单边主义秩序,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客观需要。军事政治经济一体化、利益主体联盟化、军工生产全球化是国际防务经济走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8.
39.
温芳 《政工学刊》2003,(4):22-2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没小康社会的重要目际。”这一论述,不仅重申了“5·31”讲活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命题,而且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我国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观念  相似文献   
40.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立国之初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国际性局部战争。从国际关系史的角度看,这场战争既是冷战兴起阶段国际格局变动的产物,也是塑造整个冷战时代国际格局的驱动因素。复杂而激烈的国际政治与外交斗争贯穿于这场战争的全程,对战争本身的规模、样式和进程,尤其是战争双方的战略指导均产生了深刻影响。正是在这场史诗般的战争中,新中国第一次全方位地施展了其国际战略,通过政治、外交和军事等手段的交互运用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