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国防经济风险管理举措,但也暴露出对国防经济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风险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和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这充分揭示了风险管理在国防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警示我们,应当建立和完善国防经济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构建以国防工业结构指标、国防经济实力指标、国家财政金融能力指标、国防经济对外能力指标为主要内容的国防经济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切实提高国防经济危机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2.
1月30日,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的非正式会议上一致批准对伊朗和叙利亚实施制裁的决定。而伊朗方面则针锋相对,2月19号,伊朗石油部在其网站宣布,已停止向英国和法国公司出售石油,面对美、欧不断加大的经济制裁和军事施压力度,伊朗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海湾抢油战”已悄然打响,全球石油战略又将面临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自金融风暴开始以来,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冰岛、希腊等多个欧洲国家陷入债务危机。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了军火市场,使得各国在军火采购上都不得不慎礓从事,但臣额军火贸易仍成为低迷的世界经济中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叙利亚国内局势持续紧张,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叙利亚当局的外交压力,要求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下台。同时,西方媒体也不断渲染叙国内冲突,以人道主义危机为由要求美国和欧洲国家尽快采取军事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孙力舟 《环球军事》2012,(17):27-29
据美国中情局估计,2011年,伊朗有650万至790万库尔德人,占总人口的7%~10%。新华网的数据显示伊朗的库尔德人约700万。近来,随着叙利亚内战愈演愈烈,叙利亚现政府的主要支持者——伊朗,也受到了美国和以色列的多次威胁。近代以来,英、德、俄(苏)、美等大国,都惯于利用别国的少数民族和宗教少数派别,挑起事端,达到削弱对手,扩大自身影响的目的。而伊朗的库尔德人中的一部分,恰恰不仅是少数民族,还是宗教少数派信徒——他们在伊斯兰敦什叶派占压倒优势的伊朗中,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某装备研究所工程师老李,给心理医生汪莉写来一封信。信里说作为单位的技术"大拿",他接到一项重要任务——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对某型坦克性能改造。这在别人看来,或许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因为部队急需这个研究成果,老李又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所以就算再难再累他都会尽力去完成。三个月后,老李终于按要求完成了这项任务。然而,这次经历就像台风一样把他彻底刮倒了。他觉得全身的精力好像被抽干了一样,因为压力过大,抑郁情绪也随之而来。为此,他特地写信向汪医师请教该如何面对和化解压力。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危机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是世界上危机处理经验十分丰富的国家,我国应当借鉴美国的危机管理机构、管理机制和管理经验,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建立循环经济型企业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全球能源和资源危机已经给人类发展敲响了警钟。自今年3月份以来,在短短5个月时间内,我国的成品油零售价进行了5次大的调整和变动。而自8月份以来,珠三角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缺油”现象,广州、东莞、佛山、中山、肇庆等城市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成品油供应紧张的局面。无独有偶,7月下旬来自北京市发改委的消息透露,北京的成品油库存量已经逼近10.8万吨的警戒线。据国家发改委的消息称,国内油价上调并没有完全解决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国内油价依然存在上…  相似文献   
19.
据《科技日报》报道:“在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中国生物科学家怎样树立国际信誉”论坛中,“论文发表”成为中外学者引用最频繁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1962年,加勒比海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危机。它由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国则坚持要求撤除导弹而引发。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但几乎跨越了核门槛,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最后又以双方的妥协而告终,其中有不少值得总结、反思的经验教训。一、古巴导弹危机的背景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距美国佛罗里达海岸仅90英里,于1898年脱离西班牙统治后一直为美国所控制。1959年1月,菲德尔·卡斯特罗发动古巴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建立了古巴共和国。作为古巴的近邻,美国不希望看到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