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针对圆柱形钢棒在线计数特定的复杂背景提出了基于双阈值结合数学形态学运算的分割算法。首先分别根据2个阈值进行分割得到2幅二值图像,然后根据目标是圆形以及其大致位置等先验知识分别对2幅图进行腐蚀,开启,闭合等数学形态学运算,最后将高阈值分割得到的图像中的边界信息叠加到低阈值分割得到的图像中。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作为本系统的图像预处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52.
基于视频图像的增强现实光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照一致性是增强现实技术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利用摄像机捕获的放置在真实场景中的标定物和镜面小球的视频图像,设计了一个增强现实光照系统模型。模型的实现过程表明,该方法实现相对简单,不需要对场景及模型进行预处理,能够达到虚实对象在动态增强现实场景中光照的实时一致性。  相似文献   
553.
可见光成像制导半实物仿真中的图像生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红  雷杰 《现代防御技术》2006,34(6):107-110
目标成像仿真系统是半实物仿真试验中的关键设备,计算机图像生成技术又是成像仿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根据可见光成像制导半实物仿真的需求,从星体数据的坐标转换、星体和目标的位置和亮度控制,以及在计算机仿真的虚拟空间中导引头与目标之间的相对关系等方面,讨论了目标/星光背景动态场景的软件研制过程,实现了高帧频目标/星光背景场景的动态生成,并在仿真试验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54.
在研究图像编解码理论和计算图像相似性参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图像编码技术的网络信息安全传输方法,通过在网络上传输经过编码的参照图像和相似性参数约定,达到图像通信保密的目的,保障了需要传输的图像在网络上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55.
Arnold变换的置乱恢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Arnold变换的原理和特点,探讨了2种置乱恢复方法,并通过仿真,比较了它们的置乱恢复效率。从缩短恢复时间的角度出发,综合2种方法提出了优化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置乱恢复的效率。  相似文献   
556.
557.
矩不变量在目标形状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图像分割的一种新的算法,简单实用。实验表明,它优于经典的最大方差准则门限法和最大熵分割法。本文利用中心矩构成仿射不变量,作为目标的特征。本文提出了利用上述各特征的一种数据融合算法。实验表明,利用该算法进行识别时正确率高,且所用时间短,效果好。本文所提供的方法在对18类目标138幅图像进行识别时总识别正确率高于85%。  相似文献   
558.
与聚束工作模式的合成孔径雷达 (SAR)相比 ,条带式SAR能够在相同时间内对更大范围的区域进行微波成像。但是在分析条带式SAR图像时 ,往往需要着重分析某些局部热点区域 (ROI ,Region-Of-Interest) ,而ROI外散射体的回波会降低ROI图像的对比度。本文的数字聚束 (Digitally -Spotlight)算法可以在成像前将ROI外的回波“过滤” ,实现等效的的聚束工作模式 ,从而提高SAR对比度。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59.
本文采用多横模振荡模型,对小口径炮激光模拟器光束传输特性进行了分析,导出了射程及光斑大小与激光功率、探测器阈值辐照度、光学系统及大气衰减的关系。并根据现有条件用计算机进行了计算,给出了激光传输过程中光斑分布的理论曲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地测量,实验值与理论曲线基本吻合。本文对激光模拟器的研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0.
本文作为笔者对单芯双向光纤数据传输研究情况的报告,主要描述子系统总体设计,主要的技术方案以及系统样机的研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