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32.
探雷传感器     
本文介绍了将金属探测传感器、探地雷达和红外传感器用于地雷探测的技术。  相似文献   
233.
234.
本文讨论了一种重要的探测技术,即混凝土桥面的探测技术,提出了以一种先进的探地成像雷达对桥面实施探测,并给出了模拟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5.
236.
固态同步机在火控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固态同步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提出了为推广固态同步机在火控系统中应用所要解决的几个技术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为固态同步机在火控系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还提供了一组固态同步机与舰炮随动系统对接试验数据,通过试验验证了固态同步机作为构成新一代微机化火控系统中理想的输出分机方案。  相似文献   
237.
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推动下,有人/无人机集群协同作战将是未来战争的新常态,如何有效评估其作战效能是当前亟须研究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从有人/无人机集群典型作战任务下的作战运用能力需求入手,重点对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评估指标权重的确立与修正、评估模型构建等进行研究,实例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评估有人/无人机集群协同作战效能提供有效方法手段,同时为有人/无人机集群协同作战运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38.
从聚硅烷(PS)与钛酸丁酯。(Ti(OBu)_4)出发,不采用任何反应促进剂直接合成了含钛碳化硅纤维的先驱体聚钛碳硅烷(PTC)。在这一反应中,PS 首先裂解成含Si—C 骨架与Si—H 键的低分子聚硅烷(LPS)。然后,由LPS 中的Si—H 键与Ti(OBu)_4的反应以及LPS 的Si—Si 骨架裂解转化为Si—C 骨架的反应制得了PTC.本文对这种新合成法所涉及的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新旧两法得到的PTC—1与PTC—Ⅱ的结构异同,报告了以新法制得的PTC—Ⅱ为先驱体得到的含钛碳化硅纤维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239.
针对目前机器学习研究领域中的数据分类问题,选择朴素贝叶斯算法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样本数据特征属性的权重进行加权调整,提高算法处理的准确率;然后,改进朴素贝叶斯算法分类器模型,使其能够利用Map/Reduce并行编程模型,采用多计算资源节点并行处理,进一步提高处理速度。最后,对UCI dataset数据库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海量数据分类处理中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240.
将轨道简化为移动载荷作用下固定在弹性支撑上的Bernoulli-Euler梁,通过静态电磁-结构耦合有限元模型求得外围封装的等效刚度,计算得到发射器的临界速度。另外,利用混合有限元/边界元法建立电磁-结构-运动多物理场耦合的动力学模型,求得枢轨动态接触压力和轨道的应力应变分布特性。通过在轨道背面布置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利用测量数据验证了动力响应特性,并分析了弹丸在内弹道的稳定性。针对典型30 mm × 30 mm矩形口径发射器,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C型电枢对轨道的电磁挤压力在平顶沿起始时刻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小;电枢通过引起的应力波在高速段容易与轨道中反射应力波发生共振,并且轨道在电枢运动的中间高速段区域受力最为集中,应力集中水平约是起始低速段区域的2.44倍;电枢运动高速段会出现晃动现象,进而引起上下轨道受力的不对称性。分析及试验结果对研究电磁轨道发射器内弹道动力响应特性和发射器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