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21.
“作为地方领导,检验工作落实的标准是看生产力;作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衡量工作落实的标准就是战斗力,因此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做到生产力与战斗力同步提升。”这是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区委书记、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蒋纪鸣在区委大小会议上常说的一句话。为了这句话,他可没少费心思。  相似文献   
122.
李巍琦  张世勇 《国防》2008,(3):72-72
长春警备区积极探索和研究新时期双拥工作特点和规律,配合长春市市委、市政府创新科技拥军的形式和内容。他们协调市委、市政府成立科技拥军领导小组,将科技拥军纳入领导议事日程,还专门成立了长春市信息化拥军顾问团,广泛开展"送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等活动。近年来,针对部队信息化建设中自身无法解  相似文献   
123.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统筹规划——“四个纳入”助推协调发展 做好军民融合大文章,需要顶层设计大手笔。浙江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从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统筹、科学谋划,坚持做到了“四个纳入”:  相似文献   
124.
目前,我国地方力量动员现状不容乐观。为做好打赢未来战争的动员准备工作,实现江主席提出的“保障有力”的要求,必须深化国防教育,树立地方力量动员新观念;完善动员机制,建立地方力量动员新模式;调整储备体系,形成物资储备新结构;加大训练力度,研究后备兵员训练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5.
126.
地方车辆技术保障力量动员标准化建设,重点应放在保障力量动员实施程序,大型平板拖车、抢救车、抢修车、牵引车以及其他专用保障车辆征用标准、改装标准、操作和保障人员选用标准、训练方法以及经济补偿等方面。主要包括基础标准、动员实施程序、动员装备技术标准、动员训练标准、动员潜力资源管理标准、动员预案标准和军地车辆保障装备动员接口标准等。  相似文献   
127.
管黎峰 《国防》2011,(1):45-47
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我国国防动员体制相应进行过多次调整改革,国家和各地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较好地促进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但从  相似文献   
128.
董小云 《国防》2011,(6):56-57
地方高校国防教育历经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有了统一的教学大纲、统编的教材、规范的教学内容,但在学科建设方面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力量等要素加以优化,使之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9.
凌铁  陆学东  商春明 《国防》2011,(5):67-69
利用部队资源组织实习见学为国防生在部队建功立业铺筑坚实路基实践表明,国防生具有聪慧与知识的智能优势,但缺乏对部队情况的熟悉了解和切身感受,成为他们在部队顺利健康发展的天然屏障。为缩短他们毕业到部队第一任职的适应期,学校注重扩大院校教育功能的外延,把教育培养过程向部队拓展,让他们在校期间就更多地接触部队、了解部队,为迈向成功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0.
李兰田 《国防》2011,(9):32-34
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各地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抢险救灾、应急维稳等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认识上不去、重点不突出、力度不够大、制约因素多、能力提高慢等问题。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要紧紧围绕将其建设成参加抢险救灾的先遣突击力量、协助地方政府处突维稳的重要支援力量、维护国家权益的机动策应力量和巩固基层政权的基本依靠力量,深入研究探索,拿出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