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31.
月球探测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程领导小组的总体协调指挥下,“嫦娥二号”任务凝聚了一支精兵强将的队伍,依靠他们之间的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全力确保圆满完成飞天使命。具体说.“嫦娥二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和五大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232.
<正>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前夕,卫星系统总设计师黄江川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全面介绍了卫星的技术特点和研制情况。他表示,我的心愿就是希望继续开展深空探测,让中国人走得更远一些,走到太空探测的最前沿。问:"嫦娥二号"卫星与"嫦娥一号"主要有什么不同?答:"嫦娥二号"卫星继承了"嫦娥一号"的备份设备。根据探月工程的规划,"嫦娥一号"的成功就代表探月一期工程已圆满完成;"嫦娥二号"就是为了把这些备份设备利用起来,把它划到探月二期工程,作  相似文献   
233.
于喜斌 《环球军事》2010,(20):12-14
2010年9月11日20时17分,日本种子岛宇宙中心使用H-2A火箭将自主研发的首颗“准天顶”导航卫星“向导号”送人太空,28分钟27秒后星箭分离成功,太阳能电池板正常展开。如果向导号”卫星运行一切正常,日本将连续发射另外两颗“准天顶”卫星,构建起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234.
美国空军在2010年中发射了第一颗新一代的全球定位系统卫星,但这次发射比计划推迟了几年。2009年的一份政府研究报告警告说.原来的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已经老化,可能会在2010年晚些时候开始失效。  相似文献   
235.
分析了军用任务规划与管控的研究背景与军事需求,概括了国内外各种军用应用领域中任务规划和管控技术的相关研究,重点归纳了国内外卫星任务规划调度的技术方法,从体系工程的视角提出军用任务规划与管控技术的研究框架和关键技术,分析了两个应用层次的实用价值,最后给出了应用实践中的两个案例。  相似文献   
236.
针对电磁探测卫星的特点,考虑其主要约束条件,建立了多星联合规划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电磁探测卫星多星规划算法.为处理遗传算法迭代过程中产生的不可行解,引入了基于罚函数法的约束处理方法.针对罚函数法中惩罚系数难以确定的特点,设计了惩罚系数自适应调整的动态罚函数机制.根据模拟的数据进行实验及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电磁探测卫星多星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237.
天线跟踪与卫星识别是"动中通"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首先在对各种跟踪方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惯性制导、程序跟踪和圆锥扫描跟踪的组合天线跟踪方案,缩短了系统搜索卫星的时间,提高了天线跟踪卫星的精度;而后通过分析卫星可供识别的特征,提出了应用解码后的数据流特征进行识别卫星的方案,降低了系统对传感器部件的精度要求,降低了系统成本.  相似文献   
238.
从机载雷达目标探测过程出发,构建目标回波的单程增益系数和地表漫反射的后向散射系数的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提出机载雷达的相应性能指标.在仿真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地球曲率对目标回波和面杂波功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9.
通过推进“千台数控机床增效工程”,北京卫星制造厂得出一个重要启发:只有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不断应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才能更好地开展数控机床增效工作。  相似文献   
240.
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既可应用于军事也可应用于经济、社会等领域。我国对于这一尖端科技高度重视,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