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现代舰艇近程点防御反导导弹系统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程点防御反导导弹系统是现代舰艇作战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衡量舰艇现代化程度优劣的标准之一。文章扼要介绍了世界诸海军强国现代舰艇近程点防御反导导弹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2.
2006年10月中旬的一天,南中国海某海域,风起云涌,一场现代化"海战"即将拉开帷幕。上午9时,南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南医"09船接到演习编队指挥所命令:"我舰在某海域遭敌袭击,现有伤员2名,直升机已搭载伤员飞向某海域,命你船紧急起航前往救治!"  相似文献   
73.
2012年8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下属的普罗塞拉斯(Procerus)技术公司披露了其新,研制的小型四旋翼垂直起降无人机系统。该系统可对固定翼无人机无法抵达的狭小区域进行空中侦察。  相似文献   
74.
为了克服传统舰载导弹垂直发射器的弊端,提出了一种新型舰载导弹发射器模型,阐述了该模型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建立了发射器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以三级发射器为例对其工作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得到了发射器工作过程中放电回路中的电流、发射组件所受电磁力、速度及位移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通过改变系统储能和发射线圈级数对系统工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弹射线圈较驱动线圈具有更好的加速能力;发射组件的速度对其所受的电磁力有较大影响,随着速度的增加,发射组件所受电磁力减小;适当改变系统储能和发射线圈的级数可以实现导弹的垂直发射.  相似文献   
75.
“嘭!”一架编号“552”的米黄色战机呼啸而落,精确钩住阻拦索,轰鸣巨响中一道新的着陆胎痕“刻”在了飞行甲板上——渤海某海域,我军首批舰载机飞行员驾驶着国产歼-15飞机正在“辽宁舰”上进行阻拦着陆和滑跃起飞试验飞行。  相似文献   
76.
边境地区应急作战,具有国际影响大、决策层次高、持续时间短等诸多特点.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上级的指示精神贯彻到边防部队的具体行动中,为国家政治、外交争取主动,是一项亟须解决的问题.要立足边防作战实际需要,更新边防作战的指控观念,积极探索垂直指挥模式,提高指挥控制质效;运用动中聚优理念,通过整体联动机制,形成局部对敌优势;整合军地保障资源,推进作战保障的深度融合,进而掌握作战主动、降低作战损耗、减轻作战负荷、提升作战质量.  相似文献   
77.
舰载导弹垂直发射过程中甲板面燃气流场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和k-ε二方程的紊流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舰载导弹垂直发射过程中燃气流对甲板面及其上设备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导弹发射过程中产生的燃气流作用在弹舱盖、排气盖及甲板面上的压力分布规律,并给出了一些特性曲线,最后与实际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  相似文献   
78.
为了研究无人机自主着陆过程中高度、速度和飞行轨迹角的变化特性,以提高无人机自主着陆的安全性和精确性,需要对无人机着陆过程进行数学建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根据无人机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无人机着陆仿真系统及其分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该模型能够比较真实地描述无人机着陆过程的特性,为更深入地无人机仿真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9.
《国防科技工业》2014,(11):23-28
与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相比,嫦娥五号的结构要复杂得多.由轨道器、上升器、着陆器和返回器等组成。而实施月地返回、半弹道跳跃式高速再入返回、返回器气动外形设计、返回器防热设计、验证半弹道跳跃式再入制导、导航与控制以及轻小型化回收着陆技术等六大技术难点是决定任务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0.
返回舱着陆工况对冲击响应特性有很大影响。建立了返回舱着陆冲击仿真分析模型,并利用已有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显式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模拟了返回舱着陆冲击过程,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进一步分析了返回舱着陆工况相关参数对冲击响应特性的显著性影响情况及其规律。结果表明:竖直速度、俯仰角、侧倾角及其因子间的交互效应对最大加速度的影响显著,水平速度和滚动角的影响作用不显著。这些结论可为返回舱地面相关试验和结构分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