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电静液作动器兼有传统液压系统和直接驱动的机电作动系统的优点,已在一些工业液压系统中得到应用.在阐述了电静液作动器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其电机和液压部分分别建立非线性模型,并设计了三级闭环PID控制器及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电静液作动器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在功率电传的飞控系统中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对二维喷管构型的四支板超声速引射器进行冷流试验,分析启动、负载匹配方面的性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启动特性方面,四支板超声速引射系统的盲腔压力低于3 kPa,引射器入口腔压的迟滞压力比启动压力低15.9%。负载匹配特性方面,四支板引射器在小引射系数、大增压比状态下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当引射系数为0.04时,增压比为11.21;当引射系数为0.10时,增压比为7.0。因此,二维喷管构型的多支板超声速引射器具有良好的启动、负载匹配性能,工程应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3.
针对大型复杂机电液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中存在的数学模型获取困难、历史故障数据匮乏问题,提出了一种将虚拟样机与概率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混合方法。建立系统的虚拟样机,并对其可信性进行校核与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随机性故障植入与仿真实验,获取故障仿真数据。经过特征提取与概率神经网络模式识别训练,形成用于诊断的知识库,从而实现故障诊断。以操舵系统作为研究案例,得到了较高的故障检测和隔离精度与较低的虚警及漏警率,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大型复杂机电液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
H2O2/HTPB固液混合发动机点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H2O2催化分解原理,设计了烃类燃料在催化分解的90%H2O2中能燃烧的点火器,然后采用该点火器进行H2O2/HTPB固液混合发动机点火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点火器能够成功启动H2O2/HTPB固液混合发动机,且当混合比偏离最佳混合比后,发动机的燃烧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25.
氧传质理论因存在不确定的参数(象液膜厚度,旋涡在界面的停留时间,表面更新率等)而不能用来预测河流复氧系数。简要回顾了氧传质理论,从水力学的流速对数分布律出发,结合复氧机理推导了液膜厚度δ的表达式,用试验资料拟合了其中的比例系数。从而使含参数δ的传质理论模型能够用于实际中。  相似文献   
26.
涡轮增压机组的功率平衡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舰船蒸汽动力装置中增压锅炉的计算特性,并在对已有的一些相关计算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涡轮增压机组的功率平衡计算难题。针对该难题给出了涡轮增压机组的功率平衡计算流程和计算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在确保计算完备可行的前提下,该方法适合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7.
模型三组元喷嘴雾化SMD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充分研究新型三组元喷嘴的内混腔雾化特性 ,设计了模型喷嘴进行多工况试验。试验发现 ,维持气体或液体压降不变 ,改变另一种介质的压降 ,会得到不同的雾化平均直径随气体压降或液体压降 ,以及气液比ALR的变化曲线 ,这些曲线有着明显的规律。大量试验表明 ,虽然平均直径SMD随气体压降或液体压降的变化曲线明显不同 ,但其随气液比的变化规律却趋于相同  相似文献   
28.
分析了某型舰炮方向机蜗轮蜗杆箱的失效原因,提出了采用以缓冲机构为主体的改进方案,在对原机构不作大改动的条件下,提高了该机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改善了受力条件和工作条件,并易于生产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30.
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及其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磁流变智能阻尼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制作了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器,对设计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关键性技术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基于台架实验,对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为磁流变阻尼器的工程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