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71.
为解决飞航式助飞鱼雷指令修正时机的选择问题,介绍了其对潜攻击过程及射击方法,分析了选择指令修正时机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飞航式助飞鱼雷作战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指令修正时机的确定原则。提高了飞航式助飞鱼雷的攻潜能力,为制定与优化指令修正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2.
“软杀伤兵器”,亦称“非致命性武器”和“温和型武器”,是指利用声、光、电磁、电脑病毒和化学等手段,使敌方人员丧失战斗力、基础设施和武器装备陷于瘫痪、电子设备完全失灵的一类新式武器。随着微电子、光电子、生物等军事高技术不断应用,诸多“软杀伤兵器”也将进入未来高技术化的海战场。  相似文献   
473.
快讯传真     
《国防科技》2001,(6):78-81
美俄完成冷战时期签署的削减核武器计划;美国亚洲新战略报告出笼;美国防部长提出加强空间军事力量方案;美空军研究未来的弹道导弹技术;美国“民兵-3”导弹已经更换了新的制导系统;“全球鹰”首飞太平洋;俄罗斯开始批量生产反鱼雷导弹系统;俄罗斯海军“猎豹”核潜艇将于6月试航;俄罗斯太空轨道不再拥有侦察卫星;  相似文献   
474.
肖军  杨子明 《当代海军》2001,(12):18-19
身怀绝技反潜鱼雷之所以能够“降得住”潜艇,是因为它有自己的拿手本领。首先,它具有良好的水下工作特性。由于潜艇的作战深度一般在几十米到几百米的范围,甚至在更深的海域活动,所以反潜鱼雷必须能在潜艇的航行深度内跟踪并攻击潜艇,并且不能影响自身的航行性  相似文献   
475.
1900年,“霍兰”号潜艇下水。它长约15米,装有45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机,水面速度为7海里/小时,续航1000海里,水下速度为5海里/小时,续航50海里。该潜艇共有艇员5人.水上航行平稳,水下能发射鱼雷,下潜上浮迅速,机动灵活.具有一般水面舰艇无可比拟的作战优势.但是,由于传统的“大舰巨炮”主义思想正主宰美国海军界,美海军高层机构对此可以说是“嗤之以鼻”。  相似文献   
476.
冷战结束以后,美海军对其海上战略进行了重大凋整,将主要作战方式由在远洋作战转变为从海上实施的联合作战,主战场由远洋转变为沿海地带,这对美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所使用的反潜装备必须要能够在浅水及沿海区域环境噪声强烈、声学条件复杂的情况下有效地对付新一代“安静”型潜艇。为此,近几年来,美海军十分重视发展先进的反潜战装备,并力争在21世纪保持在这一领域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477.
新型鱼雷对抗系统(CIRCE)是德国和意大利为满足海军新型212型潜艇对软杀伤鱼雷对抗系统(TCM)的需求而设计的,通过发射水声干扰器和诱饵来有效迷惑鱼雷,实现对先进小型鱼雷及线导或非线导的声自导大型鱼雷进行对抗,系统反应快、防御功能强。  相似文献   
478.
线导鱼雷攻击时对目标参数解算依赖小 ,这一特点有利于远距离隐蔽快攻和提高舰艇的作战和生存能力。在鱼雷发射后边解算边导引实时修正雷达误差 ,可以提高鱼雷自导发现目标的概率 ;导引过程中进行人工干预 ,可以提高鱼雷抗干扰能力。在无目标运动要素的条件下 ,对线导鱼雷攻击水面目标的纯方位导引法进行研究 ,提出一种较为有效的导引方法  相似文献   
479.
480.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5,27(3):84-84
据DJW2005年2月9日报道,黑鲨新式双用途线导重型鱼雷完成了第一次例行试验。由白头阿里尼亚水下系统公司(WASS)在智利新型潜艇O’Higgins上进行。同时,该公司在进一步努力,以获得该武器的新的定货,还必须确定好与意大利、智利和马来西亚的合同日期。黑鲨的研制始于1997年,原来叫做先进的A184。该武器重新命名,为反映WASS的主张。它的能力显著地优于传统的A184系列。黑鲨包括1个全新的且先进的声呐发射机接收结构(ASTRA)主/被动声寻的头,1条光纤制导链路,1个新式电动机和1个斜进反转推进器。ASTRA原是根据国家单独计划研制的,是1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