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搞好军队储备物资管理的目的,在于不影响军队建设和作战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市场,尽量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储备物资的经济效益。文章从广义的角度,分别对军队战备储备物资管理和军队日常周转储备物资管理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适应现代战争需要,必须建立有效的战备储备物资与日常周转储备物资的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7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军后勤战备物资储备体制、规模、布局以及管理方法、手段等越来越不相适应。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市场经济的特点,把握物资储备的客观规律,实行合理布局、综合配套、统筹安排、军地共储和物资储备与技术储备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一种使用可用度备件库存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以装备战备完好性为中心的备件库存控制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以可用度为中心的备件库存数学模型.该模型可计算装备细目结构中的所有组件在各级维修机构中的库存水平,在满足一定费用约束条件下,使装备的使用可用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4.
当前的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存在着储备布局不够合理、结构不够科学、方式不够灵活、现代化建设落后等问题。优化物资储备体系应从优化储备布局、储备结构、储备规模和引入市场机制四个方面着手,把建立物资储备军地协作机制、科学预测应急物资需求、构建军地企一体化物资储备信息平台作为体系优化的配套措施认真落实好。  相似文献   
75.
分析了影响备件品种确定的主要因素,引入灰色局势决策法,解决了按维修级别进行备件品种确定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备件品种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76.
能源是国家战略的基石,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从战略角度看,一个国家的能源储备应该是多方面的,不能完全依赖于某一个方向。中国是一个陆海复合国家,对能源的需要和来源也离不开陆海两个方向。中国无能源危机2006年10月,在首届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  相似文献   
77.
军需装备是军需保障的物质基础,其保障效能的高低对整个战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针对我军军需装备保障现状,以及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的要求,做好未来作战军需装备保障工作,必须健全军需装备保障体系,完善军需装备储备网络,优化军需装备保障方法,加强军需装备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8.
对油料装备设计方案综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将模糊综合评判与灰色综合评估方法相结合,提出油料装备设计方案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使模型适应性强,确保方案评价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9.
针对任务期内普遍存在的故障件报废问题,提出了多层级设备的备件配置优化方法,确定了隐含在备件层次结构中的不可拆卸不可维修单元,通过忽略维修时间将设备中的不完全修复件近似等效为消耗件,并从底层开始逐层把所有下层备件数量折算为顶层备件数量,从而利用伽马分布的可加性计算设备的可用度,最后通过改进的边际算法得到备件分配方案。算例中通过与仿真方法的对比验证得出:只要维修时间不是过长,优化方法所得备件分配方案合理可行、易于实现,基本能满足保障要求。  相似文献   
80.
周明 《中国民兵》2020,(3):59-59
2020庚子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华大地瞬间凝结。在疫情面前,党中央、习主席发出最强音,全国军民闻令而动,齐心协力,快速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的疫情防控局面。但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防控战中,我们也看到应急管理体系在处理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能力不足、储备体系在储备效能上的短板、法治体系在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上的治理欠缺。国防动员系统担负国防动员建设的主责,我们要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得到启示和反思.坚决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