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8篇
  免费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模块化军事素质培养体系的核心和特色是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6个“模块”;这6个“模块”分别在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实施,达到阶段教育目的,并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使人才达到最终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92.
随着个性化时代的来临,一个新的概念“情商”被引入,国内外不少研究人员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即:一个人的成功=20%IQ(智力商数)+80%EQ(感情商数),故不难看出,在21世纪人才的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93.
《政工学刊》2007,(3):13-14
创新,是科学发展观蕴含的重要理念,是人才建设的核心要求。我部作为高新技术密集的国家海上靶场,随着军事斗争准备加速推进,靶场向试验场、训练场、演练场“三场合一”整体转型,建设一支创新型科技干部队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了2006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源于用人观念落后和制度安排欠缺的“高学历运动”,造成我国人才浪费程度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据测算,仅2005年一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0亿元。  相似文献   
995.
军队院校教员一直是军事教育的主导力量,也是一类特殊的军事人才群体。军队院校教员的考核评价是教员选拔、任用、培养、奖惩等工作的前提和依据,对于教员队伍建设具有根本性意义。而考评标准是考核评价的客观尺度,是衡量教员能力素质、业绩成果等方面的一把尺子,其是否准确、规范和科学,直接关系到能否选准用好人才,直接决定考核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对教员进行考核时,必须认真、全面、科学地制定考评标准。  相似文献   
996.
《国防科技工业》2007,(9):36-37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六研究所始建于1967年9月,经过40年的发展,二○六所已拥有以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前任所长王越及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名人才、现任所长张冠杰为代表的一大批雷达、通讯等电子技术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997.
马振华 《政工学刊》2007,(11):47-48
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才问题是影响我军现代化建设整体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只有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把加强人才建设作为部队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要任务和重要载体,积极创新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举措,努力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素质优良、  相似文献   
998.
军事经济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技术局部战争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军事经济发展的需要。军事经济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抓住重点,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当前,我们应主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抓住机遇,着力在军事经济体制、军事高科技、军事经济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我海军陆续装备了新型舰艇等一大批新装备,这些高精尖武备新技术密集,已由过去的单一机械系统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1000.
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加强素质教育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以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适应社会和未来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实现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根本途径是通过教学改革,指导学生完成“五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