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73.
将纳米SiO2(n-SiO2)添加到自行研发的室温快速固化胶粘剂中,该胶粘剂与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芳纶纤维进行复合,制备成可在战场条件下使用的复合抢修贴片.分析了纳米SiO2对胶粘剂及贴片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初步分析了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纳米材料相比,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n-SiO2后,胶粘剂的剪切强度提高了近15%,玻璃化温度提高了约4倍.  相似文献   
74.
通过燃烧合成技术制备出了氧化铝棒晶为基的Al2O3/ZrO2复合陶瓷棒材,研究了大体积Al2O3/ZrO2复合陶瓷的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经对其性能测试发现,陶瓷的硬度和断裂韧性最高可达22.1 GPa和9.16 MPa·m0.5;通过对裂纹扩展路径观察,发现材料增韧是通过以氧化铝棒晶桥接与拔出增韧为主并伴有α-Al2O3片晶桥接多重增韧机制予以实现;经实验分析,可进一步认为以增大燃烧放热量来提高实际熔体温度,并在离心力作用下,进行材料高温高压合成,可显著提升材料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75.
能源是国家战略的基石,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从战略角度看,一个国家的能源储备应该是多方面的,不能完全依赖于某一个方向。中国是一个陆海复合国家,对能源的需要和来源也离不开陆海两个方向。中国无能源危机2006年10月,在首届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  相似文献   
76.
本文对英语复合形容词的结构及其用法进行了概述,并从词法和句法角度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对常用的复合形容词也列举了大量的典型例句.  相似文献   
77.
78.
烤燃试验是评价炸药装药安全性的重要考核项目,研究炸药装药烤燃过程的响应特性,进而指导工程设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从炸药装药尺寸、长径比、壳体材料/厚度、泄压结构、物理界面及自由空间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缩比弹结构与实弹结构差异大、试验过程实测参量少、小尺寸试验结果难以预估全尺寸实弹的问题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9.
为研究药型罩结构对多功能弹威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在考虑高锥型药型罩的锥角2α、壁厚δ和内圆弧半径γ三个结构参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战斗部破甲深度和破片速度2个威力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依据正交表分别建立多功能战斗部侵彻45#钢靶的有限元模型,运用LS-DYNA软件数值模拟并采用加权评分法研究各结构参量对战斗部威力性能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30 mm多功能战斗部药型罩的最佳结构为“2α=85°、δ=0.6 mm、γ=2 mm”,此时战斗部破甲深度达84 mm,破片平均速度为601 m/s。研究结果可为增强微型多功能弹药威力以及正交实验方法在弹药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0.
为了揭示起爆方式及隔爆层对杀爆战斗部破片初速的影响规律,指导威力可调杀伤战斗部设计,运用AUTODYN-3D软件,计算了不同起爆方式、隔爆层厚度及材料下复合装药预制破片战斗部破片初速。结果表明:装药条件一致时,2种起爆方式得到的破片毁伤元速度差异明显,隔爆层厚度取4、 6、8、10和12 mm时,采用内外3点起爆方式破片速度比中心单点起爆分别提高16%、15%、13%、11%和8%。尼龙和聚氨酯隔爆效果较好,铝隔爆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