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近期以来,中美两国围绕西沙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即三沙市成立问题)各执一词,展开了激烈的外交辩论,国际媒体从中看出了中国政府坚决捍卫自身在亚太地区地位和利益的决心。  相似文献   
72.
法国当选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5月15日与卸任总统尼古拉·萨科齐举行了权力交接仪式并宣誓就职,正式入主爱丽舍宫,开始行使总统权力,成为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七位总统。缺乏行政和外交经验的奥朗德,一上台  相似文献   
73.
60年前的春天,1951年3月8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新中国专司军事外交工作的部门——中央军委外联处诞生。岁月流转,光阴荏苒,伴随着时代的步伐,新中国军事外交已经披荆斩棘,大步向前。今天,当“中外联演联训”、“国际救援”、“亚丁湾护航”、“联合国维和”等名词频频见诸报端,各种涉外军事行动不断出现时,  相似文献   
74.
未来中国总要有一种高于英美处理国际关系的世界观。师出须有名。名,对国家外交而言即国家对外宣示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英美都以“自由”“入权”“民主”等价值观参与和介入世界事务,构建符合本国利益的世界体系,与封建宗法观念比,英国的观念较为民主和进步,而美国较英国更为民主和进步。这是它们获得世界主导权的积极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75.
《兵团建设》2005,(1):37-38
随着小泉连续四年参拜靖国神社,中日政治上的高层互访几乎停滞。“中国威胁论”出笼,使中日关系逐渐蒙上军事色彩。日本极力谋求“常任”席位,更使中日关系复杂化。日本的举动考验着中国外交,我们必须从战略上予以把握,并时刻准备应对更严重的局面。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在中日关系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危险的一步。请看,本刊综合《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有关报道编辑的这篇“时事追踪”。  相似文献   
76.
豫夫 《当代海军》2005,(11):28-30
10月底,传说己久的台湾第一份《国家安全报告》将出台。这份《国安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对岛内各行政部门的安全政策进行整合,由“国安会”提出总体“国家目标”,大幅度调整台湾的“安全战略”,在“外交”和“国防”上突出强调“转守为攻、主动出击”方针,从战略角度勾画未来台湾的安全发展方向。日前,这个新战略已经部分实施。台湾当局对这份《国安报告》高度重视,陈水扁曾5次亲自主持“国家安全会议”商讨有关内容,“国安会”的幕僚广泛  相似文献   
7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开始了国际交往,但是从事真正意义上的政党外交还是在建国后以执政党的身份与外国各种类型政党的交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时能够结合时代主题的变化、世界社会主义形势的发展、政党外交的规律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国情,奋力开拓、不断创新、逐步深化,从而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新格局,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树立党和国家的良好国际形象、促进国家关系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作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78.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程到中国维和警察工作的发展,以及参与维和行动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大国责任,实践证明,参与维和行动已经成为可调动的战略资源,为融入国际安全机制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9.
彭光谦 《国防》2002,(5):14-15
今年人大会上,我国政府宣布2002年度的国防开支有所增加,但无论就其绝对值还是相对值来说,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低水平的.我国的国防开支不仅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不在前列.以中国的国防开支为由,渲染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完全是徒劳和别有用心的.  相似文献   
8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内外环境。邓小平经过对世界局势的深刻观察,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把争取和平作为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注重捕捉历史机遇,实事求是地调整对外政策;广交朋友,但不当头、不称霸,为争取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指明了方向,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