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41.
预警机雷达采用脉冲多普勒体制,不可避免地存在多普勒盲区。在对空工作模式下,多普勒盲区会导致目标频繁暂消和重复起批。在深入分析预警机雷达多普勒盲区目标的检测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多站信息融合的分布式恒虚警率目标检测器。通过理论推导确定了融合规则,给出了局部雷达全空时处理条件下的目标检测广义似然比和虚警门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对落入多普勒盲区内的目标点迹的检测概率,同时改善了目标航迹质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2.
143.
分析了调频连续波逆合成孔径雷达(FMCW-ISAR)的回波信号特性,讨论了脉冲持续时间内目标连续运动引起的多普勒频移对成像的影响,推导出导致一维距离像主瓣展宽和走动的相位因子,并进一步研究了该相位因子对基于调频连续波逆合成孔径雷达的目标微多普勒特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调频连续波逆合成孔径雷达目标微多普勒特征与脉冲式逆合成孔径雷达目标微多普勒特征的主要区别.最后的仿真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4.
针对目标微动数学模型表达不统一的问题,引入计算机图形学中的齐次坐标表示方法,给出了三维坐标系和旋转变换的齐次变换矩阵描述,推导了自旋、锥旋、进动和章动目标微动模型的通用矩阵表达.并分析了目标回波频移的组成,得到了微多普勒的理论表达式.微动回波Gabor变换时频图与微多普勒理论值的仿真结果表明,通用的矩阵表达可以简明且准确地描述目标的微动.  相似文献   
145.
基于HHT方法和集集地震实际地震记录,利用可表征地震动频域非平稳特性的瞬时频率时程和瞬时幅值时程,对集集地震多维地震动的频域非平稳分布特性、场地条件及震中距对非平稳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瞬时频率方法在地震动频域非平稳特性的定量描述上较穿零率方法更为精确,可较好地反映多维地震动的频域非平稳特性.  相似文献   
146.
文章从开发5 GHz模型的目的入手,简要介绍了5 GHz模型的结构组成,详细讨论了5 GHz模型的干扰计算流程,包括无线局域网和雷达的场景设置、技术参数设置、总干扰计算等,最后给出了5 GHz模型的一个运行范例,以期为其它干扰模型的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7.
为解决常规搜索雷达在强气象、地物杂波下目标检测性能下降的问题,基于目标先验信息,设计一种跟踪波束实现对特定目标的跟踪处理,对目标所在的波位采用参次中重复频率脉组的方式探测,有效扩展速度检测清晰区并抑制慢速气象杂波及强地物杂波,实现目标距离、速度双模糊的解算,提高对跟踪目标的检测性.基于先验信息实现目标距离、速度模糊解算,试验表明,通过采用基于参差中重频的脉组跟踪波束探测,能够提升搜索雷达对特定目标的检测能力,并实现重点目标的高精度测速,提高目标的航迹质量.  相似文献   
148.
线性时频分析及其在弱信号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时频分析理论及常用的线性时频分析方法;将短时Fourier和小波变换用于弱信号的检测并分析了其性能,最后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49.
针对频率捷变幅度加权角闪烁抑制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ABA(amplitude-based angle)处理的幅度加权角闪烁抑制方法。首先将单个脉冲测角的结果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然后对多个脉冲测角的结果进行幅度加权,仿真表明这种方法在各种信噪比条件下的角闪烁抑制性能都要大大优于常规的幅度加权方法。  相似文献   
150.
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建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互感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设计的小功率感应电源试验平台,分析了如何选择该系统的补偿拓扑和谐振频率.根据分析结果搭建了感应电源试验平台,并且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系统在额定负载下的输出功率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