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中国成立前后,国民党空军飞行人员驾机起义,飞向解放区、飞回祖国大陆,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对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建设事业有重要意义。尽管他们驾机起义的方式多样,原因有别,但其爱国热情和对新中国的向往是相同的。在保卫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事业中,这些驾机起义人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贡献了青春热血和聪明才智。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52.
李华 《军事历史》2008,(1):F0003-F0003
2007年12月28日,由中共山东省文登市委、文登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纪念天福山起义70击年大会在文登市隆重举行。参加过天福山起义的老同志及其子女、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登籍将军与当地党政军领导及文登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驻地部队官兵10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顷怀参加天福山起义的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展望文登发展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53.
作为湘军集团的重要将领,曾国荃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以先后攻陷吉安、安庆、天京的“战功”,为湘军摆脱不利地位、取得战争主动权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清王朝最终扑灭太平军尽了犬马之劳。此后,曾国荃所部“吉字营”虽被裁撤,但他的军事将领身份并没有随之很快改变,又投入到镇压捻军、捍卫边防的战争中。曾国荃及其所部与湘军集团共同走过了从崛起、发展至衰落的历程。  相似文献   
54.
刘向上 《环球军事》2008,(19):44-45
1949年4月17日,国民党驻台湾空军第8大队上尉飞行员杜道时,在第20大队机工长郝子仪的协助下,驾驶第20大队的1架美制C-46运输机从台湾新竹机场起飞,冲破国民党飞机的围追堵截,历经了7个半小时的艰难飞行.带着200多个弹孔,降落在已被解放军占领的徐州机场上。自20世纪40年代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台湾先后有几十架国民党军机起义飞归大陆。  相似文献   
55.
清政府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的直接交锋,在海上连打败仗。侵略者的“坚船利炮”给清朝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恐惧之余,清朝官员又有了几分羡慕,他们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拥有这些利器,以维持大清王朝的统冶。19世纪50年代中期,太平天国起义在中国东南地区进行得如火如荼,太平军对清朝水陆两军的作战连连获胜。因此,清政府内部的一些官僚企图借用洋枪潭炮镇压农民起义。在外国人的帮助下,他们在用洋枪洋炮镇压农民起义军时尝到了甜头,所以,他们对进一步购买洋船建立舰队的愿望也就日趋强烈,终于着手准备组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铁甲舰队。当时的海关代理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  相似文献   
56.
八一南昌起义,这个中国革命史册上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深刻的历史教科书,我们可以从中悟出许多革命道理.本文仅就它所创造的历史经验,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7.
"天福山,我们从这里走来!"这是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66267、73111、75100等部队官兵引以为豪、发自肺腑的铿锵之音.这些部队亲切地把胶东称为自己的"老家",把天福山称作部队的"根".  相似文献   
58.
1953年版的人民币5分纸币正面右侧,印着一艘巨轮,它就是新中国成立前夕从国民党起义的第一艘商船‘海辽”号。前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采访了当年参与“海辽”号起义的汪更生先生,他向笔者讲述了当年“海辽”号起义时那段鲜为人知的航海历程。  相似文献   
59.
1949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北战场先后解放了西安、宝鸡、兰州,一路向西,进逼河西。我当时在国民党九十一军二四六师七三六团任上校团长,驻甘肃张掖。在进步力量的影响下,遂于1949年9月20日在张掖率部起义,投向人民的怀抱。  相似文献   
60.
张云  韩洪泉 《军事史林》2008,(11):30-32
当初,太平天国的高涨气势,让清政府觉得江山似乎就要易手,依靠早已腐朽不堪的八旗、绿营,显然无法扭转局面。于是,清政府为各地团练开了口子,一时间,各地纷纷响应。咸丰年间,先后奉上谕担任团练大臣的官员有43人之多,最终成就大事的,只有曾国藩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