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20世纪。既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也是科技成果最多和最快应用于军事领域,彻底改变战争形态和战争面貌的世纪。战争与科学的联姻催生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强劲的军事技术,军事技术又使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界,直至肉眼无法感知的电磁世界,都成为人类进行厮杀的战场。为了赢得战争,人类无所不用其极,量子论和相对论最先用于制造出足以毁灭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若干次的“绝对武器”,而并非用来为人类解决能源危机。航空飞行器则被制造用于空袭,用于战争中夺取空中优势。  相似文献   
182.
通过采用SWOT方法对我所烟火专业在外部环境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了了把烟火专业培育成国内优势专业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3.
大疫情是大战场,更是大课堂。中国战“疫”伟大实践再次证明,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人民战争都是我国战胜命运大苦难、前进大挫折、发展大考验的独特优势、组织优势和制慶优势。大灾过后,当有大悟。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防动员系统充分发挥“协调部”职能助力阻击战、拉紧拉长“动员链”支援阻击战、全力投入“迷彩绿”显威阻击战,对发挥国防动员伟力、决胜未来战场,有着现实而深远的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4.
龙凤 《中国民兵》2020,(1):40-4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強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对政治建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对军队政治工作优良传统作了全面系统的概括总结,强调一定要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的重要论述,大力传承和弘扬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对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我军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5.
186.
“施里弗”太空战演习是美军检验航天力量运用、探索作战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分析“施里弗”太空战演习中商业航天力量的基本情况和运用特点,了解美军商业航天力量建设发展的趋势,从而为我国商业航天力量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  相似文献   
187.
提出了一种空中多红外目标威胁程度排序的方法:首先,提取红外图像中能够表现目标运动特征的参数,分析了各参数对目标威胁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修改传统的优势函数,提出一种基于目标运动参数的分层威胁程度排序法;最后给出了仿真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排序法可以全面、有效地完成空中多目标威胁程度排序的计算。  相似文献   
188.
重视抓好连队党支部建设,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预备役连队的预建党支部,是连队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党支部建设是基层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预备役连队党支部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积极借助地方党建工作平台,努力探寻富有预备役部队特色、适合预备役部队特点的建设路子。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89.
方勇  侯勤  王三勇 《国防》2010,(4):68-68
一、战术高能激光武器技术发展获得突破战术高能激光武器攻击速度快、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效费比高,具有独特的作战优势。2009年,战术高能激光武器技术发展获得突破,开始由单项关键技术的独立演示向各项关键技术的综合集成演示过渡。在化学激光器方面,美军“先进战术激光器”完成飞行中击毁地面固定和移动目标试验,  相似文献   
190.
又见嫦娥     
牧南 《中国军转民》2010,(11):64-67
嫦娥是离地升天、渴求永生的神话人物,以其形象之美妙、寓意之深远,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21世纪,我国绕月探测工程以之命名,赋予嫦娥形象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太空探索长路漫漫。"嫦娥"奔月是中国人进军宇宙的伟大壮举中极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