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弹道导弹突防中的雷达对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弹道导弹以其射程远、威力大的特点,成为战场上实施空袭与威慑的主要力量。但是现在,随着导弹防御力量的增强,一旦弹道导弹的距离、方位和仰角数据被获取,防御系统会立即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迅速对导弹进行定轨,预测弹道导弹的落点,确定被攻击目标的威胁等级,根据威胁等级就可以立即对来袭导弹进行拦截。因此,在现代导弹战中,弹道导弹如何有效地突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2.
在目标跟踪过程中,每个量测周期所得到的雷达量测数据以极坐标形式表示。量测方程在极坐标中是线性的,但在笛卡儿坐标系中却是非线性的。此时,目标跟踪实际上是非线性的。随着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飞行器的机动性得到了更大的加强,这就使跟踪问题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针对非线性机动目标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扩展式当前统计模型机动目标跟踪算法。该算法不需要假定目标的机动加速度模型,而是直接正确地估计出机动目标的当前状态,不存在任何估计滞后与修正问题。最后,给出了算法的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23.
为了揭示起爆方式及隔爆层对杀爆战斗部破片初速的影响规律,指导威力可调杀伤战斗部设计,运用AUTODYN-3D软件,计算了不同起爆方式、隔爆层厚度及材料下复合装药预制破片战斗部破片初速。结果表明:装药条件一致时,2种起爆方式得到的破片毁伤元速度差异明显,隔爆层厚度取4、 6、8、10和12 mm时,采用内外3点起爆方式破片速度比中心单点起爆分别提高16%、15%、13%、11%和8%。尼龙和聚氨酯隔爆效果较好,铝隔爆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4.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爆发突然、进程短促、打击精确、消耗巨大等诸多新特点,决定了战争动员必须实施"快速"和"准确"的精确动员.  相似文献   
2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场上人类采用普通炸药,即由物质的激烈化学反应发出的热能,用这种热能作为武器进行的这场热能战争,造成了无法统计的血与火的灾难,给世界带来了如此巨大的灾难和不幸。  相似文献   
26.
本文对目前常规破甲弹发展陷入低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提高破甲威力的突破口,然后从材料、实验和理论角度对采用贫铀——U~(238)作药型罩提高破甲威力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分析有关杀伤问题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评定警用武器杀伤威力的几种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符合实战条件的计算方法和实验.  相似文献   
28.
冯军 《国防》2007,(12):74-74
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军分区带领民兵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为地方改革稳定发展做贡献,取得了突出成绩。一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积极组织民兵投身地方经济建设,在城区建立“民兵号”花卉种植、科技示范、立体生态养殖等基地63个,“民兵号”岗位(班组、车间、突击队)94个,有力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与1个镇、7个村、61个小组建立了定点帮扶关系,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典型雷达目标RCS起伏模型,阐述了起伏目标在实际中的应用,建立了目标损耗和雷达作用距离之间的关系,为不同目标的等效替代推算提供了理论依据.验证了雷达目标满足卡平方分布时发现概率和起伏因子之间的关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起伏目标,建立了雷达探测距离和发现概率之间的关系,为雷达的威力检测和飞行目标的航线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0.
针对传统水下距离选通成像系统对激光器单脉冲能量要求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脉冲计数可调高重频水下距离选通成像系统。相对于传统单帧单脉冲水下距离选通成像系统,该系统能够在一帧内采用多个回波脉冲在成像器件上的积累实现多重曝光,并可实时调整一帧图像周期所需累积的脉冲数,仅需较低的单脉冲能量即可得到高质量图像。在水池内对系统进行了成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累积脉冲数目的增加,高重频水下成像的图像质量得到了改观;在更远距离处想要获得好的图像质量,则必须增加累积脉冲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