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部队心理疾病发生的原因部队心理疾病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心理基础、生理基础、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1 .心理基础。当前基层部队官兵多生长在 70年代 ,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转型期。我国经济生活和社会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社会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劳动就业形式多样化 ,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 ,使部分人世界观形成迷茫和无道德感 ,其行为缺少规范指导 ,自我意识很强 ,心理承受力很差 ,人格发育过程不健全。不良的人格是疾病的心理内在隐患 ,是产生心理疾病的心理基础。2 .生理基础。14— 2 5岁在医学上称为青春发…  相似文献   
22.
建设文摘     
《兵团建设》2007,(8):49-49
知识窗何为AQ众所周知,IQ是智商的英文缩写,EQ是情商的英文缩写。近来又流行一个新概念:AQ(逆境商或挫折商)。IQ、EQ、AQ并称3Q,成为人们  相似文献   
23.
井盛  李健魁 《国防》2012,(3):33
潍坊市征兵办公室针对部分应征大学生存在的入伍动机多元化、思前想后顾虑多、抵抗挫折能力弱、遵规守纪意识差等现状,采取多种措施,认真做好大学生士兵入伍前思想教育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役前思想教育。市征兵办采取参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指导各县、市、区在预定大学  相似文献   
24.
胡秋莲,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被基层官兵亲切地称为知心姐姐。网友严冬:知心姐姐,你好,我想只有在这里我可以说说心里话了。虽然是夏天,可我的心是冰冷的,没有希望,一切都是灰色的,一切都那么不真实……都说付出就有回报,可为什么我付出这么多却什么都得不到。刚上高中父亲因外遇和母亲离了婚。后来,  相似文献   
25.
程兵  师光 《政工学刊》2003,(2):35-36
基层部队普遍存在着大龄士官婚恋难问题。牵扯了士官精力,增加了基层“两个经常性”工作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的正常工作和基层的稳定。分析士官婚恋难问题的原因,既有客观上受制度法规、社会因素和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也有主观上择偶观念偏差的因素。(一)士官家庭经济条件差、找对象标准高,导致择偶难。据统计,40%的士官家住城市,60%的家住乡镇和农村;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占15%,4~9千元的占30%,3千元以下的占55%。家住乡镇和农村的士官多数家庭比较困难,95%的农村籍士官家庭年收入在3…  相似文献   
26.
高峰 《政工学刊》2010,(10):71-71
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里,随时都可能遭受挫折。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遭受挫折之后,无论挫折情境是由客观外在因素还是主观内在因素造成的,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27.
对在挫折情境下军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应分析不良的心理表现,并给出应对策略。在心理学的视角下,从正确认识挫折、寻求社会支持、提高适应能力和军人情商的途径四个方面,对挫折情境下军人不良心理表现提出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28.
感悟挫折     
犹太人有句谚语,“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说,卖豆子如果没有卖完,就把豆子拿回来,加入水让他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而豆苗如果卖不动,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如果盆豆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一粒豆子变成成千上万颗豆子,这不是更大的收获吗?看到此,不由联想到人的一生,其实人生不也像一颗豆子吗?千万不能因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自己。只要你努力改变自己,成长的旅途就会充满无数机遇,人生就会像犹太人谚语中的那颗豆子,最终会长出…  相似文献   
29.
人生就像心电图,总会有波折,或者考试失利、比赛失分、爱情失意、下岗失业,或者与机遇失之交臂、缘分擦肩而过,或者升职遥遥无期、财运杳如黄鹤,或者璞玉无人识、瑶琴无人听,或者英雄生华发、佳人失红颜,任何一种都会让人有挫败感。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呢?  相似文献   
30.
所谓逆商,全称逆境商数,或日挫折商、逆境商,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逆商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学者、白宫知名商业顾问保罗·史托兹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早提出的,用以衡量人们克服不顺境遇时的应对智力及应对能力,现已在西方和国际社会得到广泛认同。他在《让逆商AQ克服逆境》中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