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国防科技工业》2013,(12):34-35
研制嫦娥三号与地面联系的“专线”、月球探测的“咽喉”、月夜生存的“护身符”、“关节肌肉”和“神经末梢”,中国电科为探月作出诸多贡献  相似文献   
72.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月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任务的广大参研参试人员表示诚挚的慰问和新年的祝福。他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73.
《国防科技工业》2014,(2):48-51
嫦娥三号落月之旅的顺利启航与圆满抵达是2013年度最牵动中国人心扉的事件之一,这是创新科技为中华梦想插上翅膀的又一次精彩呈现。探月中心作为嫦娥三号任务的工程总体,依靠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和科学管理,保证了任务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4.
《国防科技工业》2014,(4):46-46
嫦娥玉免登月的神话成真的是探月工程的研制人员,而为我们讲述这个美丽故事的却是媒体的记者们。日前,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和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联合召开了嫦娥三号任务新闻宣传座谈会,多家媒体的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独家新闻“秘笈”。  相似文献   
75.
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航天器总体设计、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设计、推进系统设计、热控系统设计等方面取得10项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不仅为我国深空探测开辟了道路,而且将对凝聚中华民族实现强国梦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6.
“嫦娥二号”后续小行星飞越探测任务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对4179小行星飞越之后的嫦娥二号卫星的最大限度利用,提出了后续小行星飞越探测计划,研究了相关飞行任务设计。基于嫦娥二号卫星轨道、剩余燃料和测控距离等约束,设计了能量最优的转移轨道,给出了合适的小行星交会目标。研究了不同轨道控制方式下的转移轨道中途修正。基于我国深空测控网分布,分析了嫦娥二号后续小行星飞越探测任务的测控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嫦娥二号剩余燃料,合适的飞越探测目标为小行星1997XF11和2005VS,转移过程中我国深空测控站每天可以实现8h以上跟踪,中途修正速度增量小于10m/s。  相似文献   
77.
仰望星空,银河在上,嫦娥的呼唤在太空回荡,走啊!前进啊!我的兄弟姐妹。——题记选自嫦娥二号发射后《人民日报》作者为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牧南引子"铃铃铃"——大年正月十二上午,本刊编辑部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相似文献   
78.
2012年12月13日,距地球约700万公里的深空,"嫦娥"与"战神"相会。嫦娥二号卫星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的瞬间,星载监视相机对小行星进行了光学成像,这不仅是我国首次实现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近距离探测。我国成为继美国、欧空局和日本之后,第4个探测小行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79.
这是一次惊天的旅行。这是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日子——"七夕节"。这是一处神奇而又神秘的地方。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将从这里启程。  相似文献   
80.
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第103次发射,也是"长三甲"系列火箭第15次发射。无论研制队伍还是发射测控队伍,都是身经百战,胸有成竹。然而,这毕竟是我国第一次发射月球探测器,也是我国迈向深空的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