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重要启事     
根据军队保密工作规定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要求,本刊就有关事项再告广大作者:1.凡给本刊投稿,请务必随文稿附上作者所在团以上单位保密委或政治机关开具的保密证明原件。"保密证明"将作为本刊选用稿件的必备条件之一,缺此,文章将不被列入选稿范围。2.在本刊以往收到的投稿中,部分文稿缺少应有的要素,致使编辑编稿时无法与作者取得联  相似文献   
42.
刑事证明标准是近期刑事诉讼法学界争议的热点问题,它涉及到拟议中的<刑事证据法>有关刑事证明标准的规则问题.文章从刑事判决的证明标准入手,对刑事判决证明标准的证据规则作了理论概括.刑事判决的证明标准是关于刑事实体法事实中有罪评断的证明标准,不包括无罪评断的证明标准;刑事判决的证明标准在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层次中是最高的证明标准;刑事判决的证明标准是个别与一般、绝对与相对辩证统一意义上的客观真实;刑事判决的客观真实证明标准是应当而且可以具体化为各种证明规则的.  相似文献   
43.
江 泽民同志指出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要注意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因事制宜。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干部和群众 ,所处的环境、承担的任务、面临的问题不同 ,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要求也会有不同。”这就要求政工干部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 ,不能千篇一律 ,总是“一种方法”、“一副面孔”、“一个腔调” ,要随着工作对象、主要任务和所处环境的变化 ,找准角色、定好位。实践证明 ,政工干部懂不懂、会不会、能不能找准角色、定好位 ,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目前 ,不少政工干部在角色定位的问题上 ,还存在着心理误区和思想偏差。 (一 …  相似文献   
44.
思想工作是充满挚热真情的工作 ,浓浓的情味是思想工作的显著的特点 ,它是一种促进工作落实、任务完成、战斗力提高的催化剂。实践证明 ,情是人心理变化的主要诱因之一 ,它对人的行为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 ,思想工作主客体的感情越融洽 ,心理沟通越微妙 ,思想工作效果就越好。正如列宁所说 :“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然而 ,时至今日 ,思想工作中的人情味在某些单位、某些思想工作主体的身上变了味 ,致使思想工作主客体双方各怀心腹事 ,貌合神离 ,难怪有些官兵说 :“干部变心了 ,战士没情了。”这不仅影响了思…  相似文献   
45.
贯穿“数学思想、数学情感教育的合作教学模式”即TEC教学模式。它注意知识内容的背景和数学情境的引入,使学生能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生动活泼的环境下进行抽象、转化,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引导等各种方式获取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与发展学生数学观念、形成“数学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意识。本人就(北师大版)八年级下“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本课开展TEC模式教学。  相似文献   
46.
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北师,八年级下册),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去证明。我认为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具有很好的作用。它的证明方法很多,基本思路是把分散的三个角“搬”到一起,从而构成一个平角,而作平行线则是将角“搬”到一起的基本途径。我们可通过撕纸拼角实验来验证。常见证法如下:  相似文献   
47.
国内     
《兵团建设》2008,(5):39
  相似文献   
4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一个相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诸多成败得失让人们有了这一普遍真理认识.第二个相结合,人们远没有达到第一个相结合的认识水平.武汉...  相似文献   
49.
通过研究椭圆曲线群,给出基于其上的2个零知识证明方案,这2个方案均使得甲方向乙方宣称自己拥有某种信息,并通过互动证明使其确信具有该信息,但同时还未泄漏该信息。  相似文献   
50.
介绍了零知识证明的定义,数学模型及其应用,基于不可否认签名和可证实签名的思想,对一种拥有DSA数字签名的零知识证明方案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一种基于模运算的新的零知识证明算法,并对其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