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01.
本文用正则化方法给出了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值反演方法,并考虑了问题的不适定性,此方法在实际中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概述了基于雷达成像的目标类型识别技术。阐述了多层前向网络的分类特性,提出一种网络结构自整定算法来训练网络,并构造分类器,对基于转台成像实验的雷达目标类型识别问题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结构自整定算法训练后的前馈网络对成像雷达目标具有较好的推广识别能力,识别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给出了频谱有限信号外推的一个新算法,首先考虑了问题的不适定性,然后用正则化方法构造一个稳定算法,因本文把噪音η(t)看成是L~2〔-T,T〕(T > 0)中的函数,且当integral from n=-T to T (|η(t)|~2dt→0时,外推在(-∞, ∞)上一致逼近准确信号,所以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最后还给出了外推的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104.
105.
在现有无线电引信装定技术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型引信遥控装定方法 ,并对装定方案的几个主要部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 .遥控装定技术对提高引信的抗干扰能力和提高弹药的毁伤概率具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06.
基于国内的研究现状,着重分析和讨论光纤/复合材料结构中因光纤传感器的埋入而诱发的点应力与应变状态变化及其对埋入光纤附近的微裂缝发展的影响。同时探讨埋入光纤内部的应力与应变发展及其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稳定平台调平回路大多采用PID进行控制,但这种算法具有抗干扰性能不高的问题,利用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自组织、联想记忆和并行处理的功能和优势,设计了单神经元自整定PID控制算法。该控制算法不仅结构简单,而且适应性强,鲁棒性强。在设计中,采用了一种改良的Hebb学习算法对稳定平台调平回路进行控制。最后的仿真结果表明,单神经元自整定PID控制算法比传统PID控制算法在很多指标上都要好。尤其超调量、干扰抑制能力、过渡时间等动态指标非常优秀,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控制算法,可以推广应用于各类稳定平台系统。  相似文献   
108.
针对目前非穿越式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间隔较远,引信难以拾取处于炮口电离噪声之中装定信号,另外接收信号在炮口会有信号倒向问题,导致接收窗口是分裂的。最后引信高速运动使其感应到的信号幅度变化较大。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建立感应装定理论及模拟线圈运动路径,分析了感应窗口内的磁场不均匀性、信号波形具有包络不等幅度,通过调节角度参数的新方法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变化及装定窗口的调整、以增加均匀性变化规律。理论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调节线圈角度变大,系统传输性能下降、装定窗口明显减小但是均匀性增大;对于发射线圈及接收线圈传输相同的系统,在发射线圈调节的角度半径a/2等于接收线圈距离发射线圈中心的距离z时,即所产生的装定窗口最大及均匀度相对变化小。  相似文献   
109.
用直线的参数方程解决一个与定比分点和平行直线有关的轨迹问题,由此得出平行直线的一个性质,并通过举例来说明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用能量法确定层状复合材料疲劳裂纹的扩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裂纹体疲劳寿命的预测,必须首先了解裂纹扩展路径的全过程,而在层状复合材料中,裂纹扩展的路径非常复杂,不仅可以拐弯,而且可以分叉.因此,首先提出一个简单、适用、统一的裂纹扩展方向的相对强度准则,即应变能释放率比值判据;然后,利用有效解决高梯度问题的数值方法--任意线法,对实测试件的关键时刻(例如,拐弯或进入界面),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对典型试件进行了疲劳断裂实验研究.3方面的结果,得到相互的验证.这种一致性,不仅初步证明了这一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而且为疲劳裂纹扩展全过程的解决,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