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创新思维是一种以发明或创造前所未有的理论或事物为特征的综合型思维方式。首先 ,这种思维以发明和创造为本质特征 ,其思维目的和过程都在于此 ,与因循守旧或单纯模仿等的思维方式不同。古人所说的“创者” ,“始造”之谓 ,即是指此。“始造”就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东西。其次 ,创新思维不是单一的思维方式 ,往往要运用象类思维、直觉顿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 ,因此 ,这种思维方式是综合型的 ,只不过由于其思维的目的是创新的 ,其思维的内容也具创新性 ,从而使其与其他思维方式区别开来 ,成为一种有独立性的思维方式。综观中…  相似文献   
102.
提出了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美学教育规律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发掘美、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以便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3.
苏学 《宁夏科技》2002,(4):55-56
春天又一次转回来了,太阳又一次赐予人们温暖的阳光。大地又一次复苏了。万物又一次萌生了。太阳赐予人们的阳光是共享的,义是平等的。它可以给予人们生命与财富,它可以给予人们幸福与快乐。人们不要轻易放弃它,不要无端浪费它,应当运用它为人类繁衍生命,创造财富,营造幸福。  相似文献   
104.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而科技创新劳动能够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 ,是一种推动和实现科技重大质的飞跃的劳动 ,是具有科学知识高积累和高创造性能力的科技人才进行的生产劳动 ,是具有高度创造性、极其复杂的劳动 ,是创造价值的巨大源泉。科技劳动是劳动价值论的重要范畴 ,深入研究它在价值创造中的重大作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我国已成功发射了4艘神舟宇宙飞船,将要发射5号神舟载人宇宙飞船,那么“人类飞天为哪般?” 中科院院士王希季详细阐述说,陆、海、空、天是人类活动的四大疆域。陆,指陆地,对一国而言就指其领土。海,指海洋,对一国而言,主要指其领海。空,指包围地球的稠密大气层,一般默认其高度为航空器所能达到的最高高度(几十千米),对一国而言就  相似文献   
106.
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有效融合,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感情性和愉悦性、互动性和亲近性.在开展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融理于情、付意于形、寓教于乐、栽道于文等基本形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7.
汶川大地震对灾区人民造成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物质上的损失可以逐渐恢复,但心理上的伤害是持久的。震后的生活环境会对人的感知、体验与理解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并且这个影响是长期而持续的。根据“汶川地震灾区居民需求快速调查”的数据和震后一年来灾区人民的心理行为特征,利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部分重建实例进行分析,从居住环境、公共环境、纪念环境三个方面对震后重建的环境创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8.
十七大报告指出,“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这给部队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近年来,我们针对部分干部事业心不强、责任感不够、内动力不足等问题,注重改变以往重使用激励、轻任职问效,重工作要求、轻行为规范,重定性讲评、轻量化问责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9.
曹植尤其以著名的《洛神赋》奠定了“六朝美文”开山鼻祖的霸主地位且以“才高八斗”的诗文斐然傲立于建安文坛。可以说,曹植在文学主张上强调“文质相扶”,崇尚诗文佳作不仅应达求“辞各美丽”的生命情韵而且更须标识出浓烈纯真的思想情感,从而彰显着“雅好”、“悲凉”、“慷慨”的审美体征。  相似文献   
110.
制造业是人类文明的支柱之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认为,人类文明有三大物质支柱材料、能源与信息。其实,应是四而非三,“制造”也应是一大支柱。可以说,没有制造,就没有人类。从人类制造第把工具,直到现在的智能机床,小到一针一线大到航空母舰,无可以脱离制造业。恩格斯说过,直立与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可以说人类的一切都离不开制造,制造是一切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